中国水务行业排名,中国水务公司排名( 三 )


1、 行业定位
什么样的行业定位就有什么样的体制和制度 。二十年来,对水务行业的定位一直处于一个莫衷一是的状态 。水务行业,一般有两种定位,即公益性和经营性 。什么叫公益性,什么叫经营性,实际上从未见到有明确的定义,国外也没有同样的说法和翻译 。甚至还有将原水企业和服务定为公益性,将制水供水企业和服务定为经营性这样荒唐的分类 。同样是一杯水,从水库到水龙头,还要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真不知道这杯水该如何下口?正是由于长期拘泥于公益性和经营性的讨论,相当于姓资还是姓社,最终演化为水务改革的理论基础,而真正的框架性的具体问题便被放在一边,少有人研究 。
为什么说这样的分类对水务改革是有害的?从二十年来形成的共识看,公益性就是企业和服务只有成本,不需要利润,政府财政全额支付或财政兜底,坚持普遍服务,无条件遵循政府指令,没有任何经营风险;经营性就是企业和服务可以有利润,但往往是微利,同样必须做到普遍服务,主要通过用户付费,自己承担经营风险,政府不兜底 。在这两种类型中,将水务定义为公益性的负面影响更大 。因为这样一来,企业就容易弱化效率、把运营成本放大,同时以公共利益名义,大幅增加资本性投入 。时间一长,便失去了进步的动力——反正成本和风险都由政府承担,改革更是无从谈起 。这样的分类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树立了双重标准,当企业被要求承担任务时便会被冠之以“公益性单位”,当企业面临亏损要求调价时,又被告知以是“经营性单位”,自己想办法解决 。试想一下,这样的水务企业怎么可能有发展的动力,更遑论改革了 。
所以,正如社会主义也可以建立市场经济的著名论断一样,水务企业也不应该有这样和那样的分类 。既然是企业,无论做什么,总归要按照企业的规则来运作,总要控制成本,控制风险,总要获取利润,这就是水务行业的基本定位 。水务的“公益性”还是“经营性”的争论可以休矣!
2、 国有垄断
由于我国在基础设施相关经济学上研究的薄弱,造成对水务等公用事业的根本问题认识不清,最典型的就是对此类网络型公用事业“垄断”地位的判断 。普遍的认识是,垄断都是不好的,垄断带来低效率,企业往往会攫取高额利润,这样的认识在普遍认识意义上是正确的 。但是在公用事业领域,由于技术条件制约,往往就需要垄断,甚至是区域垄断,这样才能达到规模效益,使综合单位成本降低 。如果秉承“自由竞争”的理念,将一个区域市场分割为多个企业经营或竞争,虽然个别的企业效率会提高,但整体而言全社会付出的成本更大 。天津的水务市场就是一个案例,一个水厂一个公司,造成天津水价全国排名最高 。
所以,垄断是传统水务行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基本现实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通过挤牙膏等方式消除水务企业依靠垄断地位而形成高额垄断利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至少达到平均水平 。
另一个特征与现实就是“国有” 。我国地方供水行业在改革开放以前就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几乎百分之一百由国营企业经营 。二十年间,供水行业主要完成了国营向国有转制,所以,供水行业的民营资本涉足的程度并不高 。由于政府长期重视,基础设施骨架已形成 。所不足的是排水和污水处理 。包括上海、北京等特大城市在内,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排水行业才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 。不少三、四县城市至今还是保留着事业单位的体制,完整的排水设施更加不足 。这就为民营资本进入污水处理领域带来了广阔的空间,而排水管网还是国有企业来投资建设与运营 。虽然国有公用事业企业往往会被人误解为“低效率”,但是确实能够做到保障城市运营安全,关键时刻能够不惜一切代价,在价格和付费不到位的情况下也能隐而不发,先把任务完成再说 。这一点,是民营企业无法做得到的,这也是为什么地方政府依然倾向于使用当地国有企业的原因 。所以,水务改革的制度设计,也必须面对国有企业这一基本现实,民营企业总体准备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