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工中英国际学院


上理工中英国际学院

文章插图
上理工中英国际学院【上理工中英国际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Sino-British College-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为实现上海市政府科教兴市战略,培养面向未来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急需人才,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上海市重点发展院校——上海理工大学与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布兰福德大学、哈德兹菲尔德大学、利兹城市大学、索尔福德大学、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曼彻斯特都会大学、谢菲尔德哈雷姆大学9所世界一流大学共同创立的 。
基本介绍中文名:上理工中英国际学院
外文名:Sino-British Colleg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简称 SBC)
隶属:上海理工大学
建立时间:2006
合作单位: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
地址: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
学校概况学院简介为实现上海市政府科教兴市战略,培养面向未来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急需人才,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重点发展院校——上海理工大学与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等9所世界一流大学共同创办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是上海理工大学下属的非独立性质学院,也是目前国内领先的成体系、成规模、集约化引进海外一流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国际化大学学院 。学院2006年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主要实施本科层次学历、学位教育和境外学士学位教育,也是目前国内少数採用“1对N”模式的中外合作大学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的校园位于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地带,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周围商业繁华,文化气氛浓郁 。截至2014年,学院已建立商务与传播学院和工程学院,下设财务与金融系、工商管理系、会展管理系、电子电气工程系、机械工程系,以及学术英语(EAP)教学中心和物理与数学教学中心,实行全英文授课,小班制教学 。学院教职员工逾200人,其中近80人的师资团队全部由资深外籍教师组成,分别来自全球20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截至2015年,在校生人数约1800名,并拥有来自于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名国际学生 。学院将继续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国际化学位教育 。于2014年夏季隆重举行的毕业典礼,标誌着第四届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学生在上海,以全英文授课方式完成学业后,被成功授予英国大学学士学位 。这两所英国合作大学分别是开设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和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哈德斯菲尔德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及硕士录取率,整体高达96% 。毕业生们以优异的学术成绩、极高的就业率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好评 。中英国际学院的成立和发展得到了中英两国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先后有英国的贸工大臣,创新、大学与技能事务大臣,国会议员、内阁教育与技能部部长等政界要员访问中英国际学院,他们对学院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及褒奖,并对中英国际学院的未来寄予了殷切希望 。国际化发展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于2006年正式成立,为海内外学子提供了一个接受国际化高等教育的优质平台 。中英国际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极高的职业素养、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意识的複合型专业人才,学院各学位课程的设定,结合了九所英国成员大学的一流教育资源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中英国际学院拥有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以全英文授课的形式开展教学,同时,其专业的行政支持团队亦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海外学习经历 。学院的教学大纲、授课安排及质量标準与英国大学保持一致,在提供国际化教学的同时,考虑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为丰富学生的国际化学习体验,学院为学生提供各类求学海外的机会 。所有中英国际学院学生均有机会前往英国成员大学,进行为期一至两年的学习,或于大三年级末的暑期前往相应英国授位大学,进行夏季短学期的学习 。中英国际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群体的国际化 。截至2015年,学院拥有120多名国际生,分别来自全球30几个国家和地区的 。国际生的加入,有效提升了校园的国际化建设水平,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学习环境 。学院鼓励学生通过课堂内外的交流,深入了解各国文化,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此外,学院也十分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其今后步入职场做好充分準备 。中英国际学院拥有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和成熟的就业服务体系,学院的职业服务与发展中心与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係,为学生提供各类实习、实践以及职业技能培训机会 。学院鼓励学生个人发展国际化,除进入大型跨国公司就职外,很多毕业生选择前往英美等国的知名学府继续深造 。我们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方面所作的巨大努力,使得学院每年都保持有极高的毕业生就业及硕士升学率,也从很大程度上帮助毕业生在国际化竞争平台上收穫更大的成功 。中英国际学院将继续坚持国际化优质办学,努力培养拥有国际化视野、跨文化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複合型人才,相信我们的毕业生将s成为促进国与国之间友好交流和沟通的大使,进一步推动中外关係的健康 。SBC校园地理位置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位于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地带,邻近着名的淮海路商业圈,交通方便,周围商业繁华,文化气氛浓郁,环境优美,学生能第一时间感受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脉搏.学校地址学院历史德文医工学堂历史沿革1891年德国海军随舰医生埃里希·宝隆(Erich Paulun)来到上海,他看到上海流行霍乱、伤寒、疟疾等疾病,并且缺医少药,就决定离开海军来上海开设诊所 。他先回到德国继续进修医学,提高外科水平,并筹集资金 。1893年再次来到上海,就在当时的上海德国教堂附近设立诊所,并与在上海的几名德国医生一起发起了“德医公会” 。1899年,"德医公会"营业不振,埃里希·宝隆通过中国实业界和德国公司、企业私人募捐到一笔资金 。当时德国驻上海总领事克纳佩(W. Knappa)派领事馆参赞费舍尔(P. D. Fischer)与上海的中国官员上海道扎饬善堂协商 。上海道决定把坐落在张家浜新马路(现上海凤阳路)旁的一块地,用于筹办医院 。1900年前后,由埃里希·宝隆创办的“同济医院”正式挂牌,这所医院就是后来武汉同济医院的前身 。医院的医师大都是"德医公会"成员 。他们白天忙于经营自己的诊所,只有傍晚到医院看门诊、动手术 。埃里希·宝隆医生看到医院里的医疗力量不足,计画在院内设立一所德文医学堂,招收中国学生,以培养施诊医生 。这个计画得到德国驻沪总领事以及德国政府高等教育司的支持 。1906年,他们设立了一个支持医学堂开办的基金会,得到了德国“促进德国与外国思想交流的科佩尔基金会”的协助,筹集到一批医科书刊及新式的外科手术电动器械等物品 。1907年6 月医学堂开学前,德国驻沪总领事克纳佩在上海不仅号召德国商人捐款,而且要求德国洋行向中国商人募捐 。同时,费舍尔还要求中国官方的资助和支持,克纳佩利用在中德两国募来的捐款,成立了“为中国人办的德国医学堂基金会” 。当时规定,捐款金额较多者可成为医学堂董事会董事 。医学堂建立时定名为上海德文医学堂,并成立了董事会负责学校的管理 。董事会由18人组成,主要成员有:三个德医公会元老:宝隆、福沙伯(第二任校长)、福尔克尔;三名德国商人:莱姆克、米歇劳和赖纳;两名中国绅商:朱葆三(沪军都督府财政部长及上海商务会会长,大买办)、虞洽卿(荷兰银行买办);总领事馆的副领事弗赖海尔·冯·吕特等 。埃里希·宝隆医生被正式推选为董事会总监督(董事长)兼学堂首任总理(校长),负责学堂的管理 。医学堂的校址设在同济医院对面的白克路(今上海凤阳路) 。1907年10月1日上海德文医学堂举行了开学典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