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让皇帝又爱又恨!为什么会敢绑架皇帝抗辽!( 二 )


面对批评,寇准这种闻过则喜,努力改正的态度,不仅在当时传为佳话,对我们今天来说,也是值得学习的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对待那些阿语奉承之徒,却一点也不给面子 。
真宗皇帝执政的后期,很宠信大臣丁谓 。这丁谓是一个很会看人下菜碟的人,他把真宗皇帝哄得高兴,当上了参知政事(副宰相) 。为了自己利益的需要,丁谓又猛拍寇准的马屁 。极力想把寇准拉到自己一边 。在一次宴会上,寇准酒喝的高兴,不小心在胡须上沾了些菜汤,丁谓看到后,马上起身过来用自己的衣服替寇准把胡须擦干净 。对这种明显拍马的举动,如果是放在别人身上也就过去了,甚至还会觉得很高兴,很有面子,因为丁谓可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啊 。但寇准就是寇准,斜着眼对丁谓说:“你的*也不小了,也算国家的重臣了,顾忌一下白己的身份吧,不要做这些溜须拍马的事好不好?”说的丁谓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很下不来台 。
被人骂了没关系,只要你骂的对,就虚心改正,这一点,能做到的人虽然不多 。但总还是有的 。而在别人拍马屁时抬起腿来踹上一脚,况且这拍马屁的人还是一个副宰相级别的皇帝宠臣,能够做到就很不容易了 。但这正是寇准刚烈个性的最好体现,也是他嫉恶如仇、诚实正直、从不隐瞒自己观点的写照 。
三、力主抗辽,有勇有谋
1004年,寇准当上了宰相 。他的这个宰相地位,是在外敌入侵的形势下临危受命的 。
北宋与契丹,是一对老冤家了 。契丹在北方建立了辽国,兵强马壮,总想着到大宋朝的地盘上捞些好处,经常派兵进入宋朝边境地区见人人、见物抢物 。偏偏宋朝的*队不行,打不过人家,只好是步步的退守 。到了这一年,从种种迹象判断,契丹已经不满足于小打小闹,要进行大规模的*事进攻了 。宰相毕士安向真宗皇帝推荐寇准当宰相,说只有他才能扭转局面,保家卫国 。真宗也早知道寇准的才名,也早想让他当宰相,只是顾忌他的个性太刚直,怕当上宰相后自己控制不了,才一直没有任命 。现在既然形势需要,那就下任职通知书吧,所以寇准才在八月份当上了宰相 。
到了九月,辽国皇帝果真是带着二十万大*浩浩荡荡向南推进,兵锋所指,宋*除了退却,基本是束手无策 。告急的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朝廷 。那些平安日子过久了的大臣们一片慌乱,副宰相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迁都到南京去;主管全国*政事务的枢密副使陈尧史是四川人,劝真宗避到成都去 。真宗皇帝听了这些没骨气的话,心里也没了底,召见寇准商量对策 。寇准也早就听说了这些议论,对真宗说:“给陛下出逃跑主意的人,简直就是卖国贼,应该拉出去砍了 。”接着又给真宗详细的分析了战场形势,说别看辽*攻势猛烈,他们深入到我们的地盘上,猖狂不了多久;也别看我们的*队暂时失利,实力还是有的,只是现在指挥有些问题 。如果您亲自出征,鼓舞士气,我们再周密部署,一定能打退辽兵;如果放弃首都向南逃,人心动摇,敌人就会乘虚而入,呆在江南也不保险,国家也会保不住 。
宋真宗听了这样一番话,觉得有道理,决定亲征,让寇准随同指挥 。可是,当大队人马到达澶州(河南濮阳)南城(黄河故道南岸)时,听说辽*兵势强大,一些随从大臣吓坏了,在真宗身边唠叨,劝真宗先停住不要过河(毕竟河水是天险),避一避风头 。宋真宗本来很不坚决,这时也动摇起来,下令先住在南城 。寇准急了,对真宗说:“敌兵近在眼前,战场形势变化多端,您不过河,怎么能鼓舞我*的士气?又怎么能打败敌*呢?现在我们的几路大*都已经按照计划进入了预定的战斗位置,陛下您不要再犹豫了 。”但一人难敌众口,在那些惧战大臣的七嘴八舌下,真宗还是下不了最后的决心 。寇准走出行营,正好碰到殿前都指挥使(卫戍部队司令)高琼 。寇准冲着高琼说:“你受国家栽培这么多年,该怎么报答?”高琼说:“当然是以*报国了 。”寇准主意打定,带着高琼又返回了行营,重新把自己的意见向宋真宗说了一遍,并大声说:“陛下如果认为我的话不对,请问问高琼 。”没等真宗开口,高琼就激昂地说:“宰相说的话是对的,我们不愿南逃,我们愿意打败契丹,用行动保卫我们的家园 。”到这个份上,真宗还在犹豫,寇准紧接着又逼了一句说:“机不可失,请陛下立刻动身 。”暗示高琼召来手下将士,半是请求半是强迫地把真宗车驾带过了黄河 。当皇帝的特殊标志黄龙旗在澶州北城的城楼上一出现,城下的*民立即欢声雷动,气势百倍,声音传到几十里开外,士气受到很大鼓舞,而契丹想不到宋朝的皇帝会亲征,一时间真有点找不到北,不知下一步这仗该怎么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