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勇凌


阮勇凌

文章插图
阮勇凌【阮勇凌】阮勇凌,浙江嘉兴人,1979年考入浙江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8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91年获得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海外全额奖学金,1995年获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 。后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植物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 。2008年回到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系担任副教授,并于2015年升任正教授 。创办了澳中作物改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 。他的研究重心主要在于对植物同化产物分配的分子基础理解 。阮勇凌带领其团队成功将科研成果发表于包括《植物细胞》在内的植物学科顶级学术期刊,他本人也多次参与或主持国际学术论坛或研讨会 。他目前还是多个国际期刊的编委 。
基本介绍中文名:阮勇凌
外文名:Yong-Ling Ruan
国籍:澳大利亚
出生地:浙江嘉兴
职业:植物学家,大学教授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
主要成就:2004年获澳大利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曾任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生物学科主任创办澳中作物改良研究中心2005年获澳大利亚植物学会Peter Goldacre奖(华人第一位)
人物经历1962年出生于中国浙江嘉兴海宁 。1983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现浙江大学) 。1986年获该校硕士学位 。1986-1991年任该校助教和讲师,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农业部有关课题研究 。1991年获澳大利亚全额奖学金资助出国留学 。1995年获该国纽卡斯尔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 。1995-1997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植物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 。1997年起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植物所工作,研究棉花纤维发育的基因调控和品质改良,任研究员和项目负责人 。在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获国际专利两项 。因在棉花纤维细胞发育机理研究方面所做出了的重大贡献,在2005年度澳大利亚Goldacre奖众多的提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获得该奖的第一位华人科学家 。2004年应聘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画”,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任研究组长 。有关学术结果已在Plant Cell等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并被授予二项国际专利 。阮勇凌博士也被邀请于2005年9月在阿德莱德召开的全澳生命科学年会上作大会主题报告 。2008年回到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在环境与生命科学系担任副教授,并在此创办了澳中作物改良研究中心 。2013-2014年任该系生物学科主任 。2015年底升任植物学正教授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经历为分子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基因技术与工程 。主要从事植物糖代谢与发育的研究 。1)植物主要经济器官的糖代谢与品质改良 。着重研究糖分(如蔗糖)在种子、果实和棉纤维细胞中的运输、转化和利用规律 。探索运用基因工程方法改良种子、果实和棉纤维品质的途径 。2)植物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物质运输与信号传导 。着重研究细胞与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和细胞膜的分子交换 (如糖、离子、RNA和蛋白质)及信号传导,以及这些过程对于植物细胞和组织形态建成的调控作用 。行政经历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在环境与生命科学系生物学科主任 (2013-2014);澳中作物改良研究中心 (2008-今);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食物创新群体带头人 (2014-今);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 (2010-今);环境与生命科学系学生学术管理专员 (2009);生物技术荣誉学士答辩委员会成员 (2010-2014) 。研究获奖Peter Goldacre Award - 澳大利亚植物学会 (2005);杰出青年科学家 -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 (2004) 。代表性出版成果书籍Ruan Y, Uptake and regulation of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optimal performance and adaptation, Frontiers Media, Lausanne (2014);章节Tegeder M, Ruan Y-L, Patrick JW, 'Roles of plasma membrane transporters in Phloem functions', Phloem: Molecular Cell Biology, Systemic Communication, Biotic Interactions, John Wiley & Sons, Oxford 63-101 (2013);Wang L, Ruan Y-L, 'Sugar metabolism and transport', Plant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Higher Education Publishing, Beijing 317-342 (2012);Ruan Y-L, 'Sugar transport and metabolism in seed development', Plant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Higher Education Pub, Beijing, China 313-328 (2009);Ruan Y-L, Chourey PS, 'Carbon partitioning in developing seed', Hand book of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worth Press,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25-146 (2006);最近杂誌期刊Palmer WM, Ru L, Jin Y, Patrick JW, Ruan YL, 'Tomato ovary-to-fruit transi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 spatial shift of mRNAs for cell wall invertase and its inhibitor with the encoded proteins localized to sieve elements.', Mol Plant, 8 315-328 (2015);Shang X, Chai Q, Zhang Q, Jiang J, Zhang T, Guo W, Ruan YL, 'Down-regulation of the cotton endo-1,4-??-glucanase gene KOR1 disrupts endosperm cellularization, delays embryo development, and reduces early seedling vigour.', J Exp Bot, 66 3071-3083 (2015); Ruan YL, 'Sucrose Metabolism: Gateway to Diverse Carbon Use and Sugar Signaling',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 65 33-67 (2014);Braun DM, Wang L, Ruan Y-L, 'Understanding and manipulating sucrose phloem loading, unloading, metabolism, and signalling to enhance crop yield and food securit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65 1713-1735 (2014);Tang W, He Y, Tu L, Wang M, Li Y, Ruan Y-L, Zhang X, 'Down-regulating annexin gene GhAnn2 inhibits cotton fiber elongation and decreases Ca influx at the cell apex',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85 613-625 (2014);Wang L, Cook A, Patrick JW, Chen X-Y, Ruan Y-L, 'Silencing the vacuolar invertase gene GhVIN1 blocks cotton fiber initiation from the ovule epidermis, probably by suppressing a cohort of regulatory genes via sugar signaling', PLANT JOURNAL, 78 686-696 (2014);Liu YH, Offler CE, Ruan YL, 'A simple, rapid, and reliable protocol to localize hydrogen peroxide in large plant organs by DAB-mediated tissue printing',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5 1-6 (2014);Ruan YL, 'Sucrose metabolism: gateway to diverse carbon use and sugar signaling.', Annu Rev Plant Biol, 65 33-67 (2014);Osorio S, Ruan YL, Fernie AR, 'An update on source-to-sink carbon partitioning in tomato',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5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