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形目唇形科植物 半枝莲( 二 )


唇形目唇形科植物 半枝莲

文章插图
半枝莲紫地理分布分布中国河北 , 山东 , 陕西南部 , 河南 , 江苏 , 浙江 , 台湾 , 福建 , 江西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四川 , 贵州 , 云南等省区;印度东北部 , 尼泊尔 , 缅甸 , 寮国 , 泰国 , 越南 , 日本及朝鲜也有 。模式标木采自尼泊尔 。栽培技术整地施肥选好地块 , 每667m2撒施腐熟廄肥2000公斤 , 耕翻深15厘米 , 并随耕翻 , 每667m2撒施磷酸二氢铵、尿素各50公斤 。耙细整平 , 作1.2m宽的畦 。育苗移栽在整好的畦内 , 按12~15克/平方米播种 , 播种前用60℃的水浸种24h , 捞出稍晾 , 按1比100的比例与细砂土(过细筛)混合均匀 , 再均匀撒入畦内 。上盖草苫或农膜 , 每天喷洒1次水 , 保持湿润 , 15~20天发芽出苗 。苗出全后揭去覆盖物 , 随即喷1次水 , 以后隔3~4天喷浇1次水 。苗高5厘米时向大田移栽 , 行株距各20厘米 , 每穴1株 。大田直播为使直播种的种子全部萌发 , 最好选在阴雨天下种 。时间于9月~10月上旬 , 条播或穴播 。条播按行距25~30厘米开沟 , 沟深4厘米左右;穴播按穴距30厘米左右开穴 。播种时 , 把种子均匀地撒在沟内 , 盖0.5厘米厚的疏鬆细土肥或草木灰 , 也可用农膜或草苫覆盖 , 保持土壤湿润 。出全苗去掉覆盖物 , 搞好苗期管理 。田间管理中耕除草追肥 。出苗后 , 当苗高1~2厘米时 , 结合除草浇施1次稀薄人粪尿水 , 每667平方米施1000公斤作提苗肥 。苗高4~5厘米时 , 进行间苗与补苗 , 最后按株距3~4厘米定苗 , 同时将缺苗补齐 。间苗或定苗后 , 各施1次人粪尿水 。以后要保持田间无杂草 , 每次收割后 , 均应追肥1次 , 以促新枝叶萌发 。最后一次于11月收割后 , 重施冬肥 , 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廄肥200公斤、饼肥或过磷酸钙25公斤 , 经混合堆沤后 , 于行间开沟施入 。施后覆土并培土 , 以利保温防寒 。排灌水 。苗期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 不能缺水 。遇乾旱季节应及时灌溉 。雨季及每次灌大水后 , 要及时疏沟排水 , 防止积水淹根苗 。病虫防治鏽病主要为害叶片 , 受害植株叶背面呈黄褐色斑点 , 严重时叶片变黄 , 翻卷脱落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97%敌锈钠300~400倍(加少量洗衣粉) , 或用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每隔7~10天喷1次 , 连续2~3次 。疫病在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生 , 叶片上呈现水渍状暗斑 , 随后萎蔫下垂 。防治方法:用1∶1∶120波尔多液或敌克松800倍液于傍晚时进行喷洒防治 。虫害主要有蚜虫、非洲蝼蛄、斜纹夜蛾等 , 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花期易发生蚜虫和菜黑虫为害 , 前者可用乐果防治 , 后者可用50%的敌敌畏1000倍液喷雾防治 。药用价值药源相关史载:《校正本草纲目》记载"此草开紫白色花 , 草紫红色 , 对结对叶 , 七八月採用" 。所述形态与本种相近 。民间草药中 , 以半支莲或"半支"为名的品种甚多 。《百草镜》载"各种半支有七十二种" 。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收载有鼠牙半支、狗牙半支及虎牙半支等 , 系景天科景天属的几种植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 , 一部收载的半支莲即为本品 。来源:该品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乾燥全草 。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採挖 , 洗净 , 晒乾 。性状:半枝莲长15~55厘米 , 无毛或者花轴上有稀疏的被毛;根较为纤细;茎细丛生 , 呈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绿色;叶对生 , 有短柄;叶片多皱缩 , 展平后呈三角状卵形或披针形 , 长1.5~3厘米 , 宽0.5~1厘米;先端钝 , 基部宽楔形 , 全缘或有少数不明显的钝齿;上表面暗绿色 , 下表面灰绿色 。花单生于茎枝上部叶腋 , 花萼裂片钝或较圆;花冠二唇形 , 棕黄色或浅蓝紫色 , 长约1.2厘米 , 被毛 。果实扁球形 , 浅棕色 。气微 , 味微苦 。炮製:除去杂质 , 洗净 , 切段 。药性论述性味:辛 , 平 。①《广西药植图志》:味辛微腥 , 性平 , 无毒 。②《南宁市药物志》:甘 , 平 , 无毒 。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平 , 味辛微苦 , 无毒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微苦 , 凉 。功能主治:有清热解毒 , 活血化瘀 , 消肿止痛 , 抗癌之功效;治阑尾炎、肝炎、胃痛、早期肝癌、肺癌、子宫颈癌、乳腺炎等;外用治痛疖疗 , 跌打肿痛等症 。此药民间用量较大 。①《南京民间药草》:破血通经 。②《广西药植图志》:消炎 , 散瘀止血 。治跌打伤及血痢 。③《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止痛 。治跌打刀伤及疮疡 。④《泉州本草》:通络 , 清热解毒 , 祛风散血 , 行气利水 , 破瘀止痛 。内服主血淋 , 吐血 , 衄血;外用治毒蛇咬伤 , 痈疽 , 疔疮 , 无名肿毒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 。治癌改善症状;阑尾炎 , 肝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