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中国道家之精神【中国道家之精神】《中国道家之精神》是2009年9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詹石窗、谢清果 。本书充分运用近年来新出土的道家文献,并汲取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 。
基本介绍书名:中国道家之精神
作者:詹石窗、谢清果
ISBN:9787309068566
页数:308 页
定价:31.00 元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9月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中国道家之精神》是带有专着性质的国学教材,系高职高专以上院校人文素质或通识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社会人士、干部与经理人才的讲座教材与读物 。道家精神是道家自身在孕育、形成、发展、流变过程中积澱而成的思想精粹,道家所崇尚的尊道贵德、自然无为、虚静守柔、大公无私、不争谦下、法天贵真等品格,不仅影响了古代帝王的施政理念和贤臣良将安民保国的行政方式,而且深深渗透于中国社会,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种潜在的价值取向 。然而,迄今为止,社会上对道家的精神价值却一直没有给予公正的评价 。编辑推荐《中国道家之精神》既从总体上把握道家文化的精神气质,探究道家文化的历史渊源、形成发展、精神原则,也进一步从哲学思想、生死关怀、人格修养、养生法门、艺术审美、治国方略、军事智慧、科技思想、生态思想以及道家独特的历史观、语言观等方面深入细緻地考量道家之精神,以期展现道家发生髮展的清晰脉络和生动丰富的思想内容,重构道家思想的历史图景,为世人全面、深入、系统地了解和理解道家文化提供切实有力的帮助 。目录第一讲 绪论一、道家意涵新说二、道家的历史概略三、道家精神的当代诠释第二讲 道家的思想渊源一、“混沌”、“食母”的神话溯源二、隐士风範与史官智慧三、“天人合一”的巫术传第三讲 道家的形成发展一、道家学派的产生与初期传承二、道家学派在秦汉至隋唐时期的理论成果三、道家思想自宋元到近现代的发扬和研究第四讲 道家的精神原则一、道德之原二、自然无为与贵柔主静三、和谐为道常第五讲 道家的义理思辨一、有无之论二、大小之辨三、批判与求真第六讲 道家的生死关怀一、生死乃“天福”二、“轻物重生”的生命意识三、终极关怀与合道境界第七讲 道家的人格理想一、“与道契约”的真人二、“唯道是从”的圣人三、“默探道德”的大人及其他第八讲 道家的养生智慧一、形神之养二、取捨合乎天的养心法门三、与道相保的养性观念及其实践第九讲 道家的审美指归一、和与适:道家的审美境界二、淡且朴:道家的审美价值取向三、忘而纯:道家的审美方法第十讲 道家的治国方略一、道家的理想社会二、无为而治:道治天下的施政原则三、德法并举:道治天下的行政方法第十一讲 道家的军事思想一、“勿以取强”的军事防御思想二、“兵有符”的军事战略思想三、“克敌制胜”的计谋与战术思想第十二讲 道家的科学探索一、“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科学态度二、“以道观之”与“涤除玄览”的科学方法三、“道进乎技”的科学人文主义情怀第十三讲 道家的生态意识一、尊重自然的生态伦理思想二、“天与人不相胜”的生态保护思想三、“三才相盗”的生态利用思想第十四讲 道家的历史省思一、以道为本的历史批判原则二、“执古御今”的历史价值取向三、“反者道之动”的历史辩证法第十五讲 道家的语言传播一、正言、贵言、信言:语言传播主体的求真意向二、寓言、重言、卮言:语言传播方法的求善準则三、不言、无言、忘言:语言传播效果的求美境界结束语……作者简介詹石窗,哲学博士 。先后任福建师範大学易学研究所教授,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围家“九八五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老子研究院院长、老子道学研究会副会长 。着有《易学与道教思想关係研究》、《易学与道教符号揭秘》、《道教文学史》、《道教文化十五讲》等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 。主编的《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获“中国图书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专着《道教科技与文化养生》获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谢清果,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中国鹿邑老子学会理事,福建省老子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厦门市道教协会副会长,福建省易学研究会理事,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道学研究》编委 。已出版专着《紫气东来——太上道祖圣传》、《先秦两汉道家科技思想研究》、《老子大道思想指要》,合着有《道教与中国养生智慧》、《中国宗教通论》、《科学思想的升华》、《朱子理学与武夷山文化》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
- 张浦生文集:践行中国古陶瓷之梦
- 王悦进
- 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国际合作伙伴奖
- 中国能源环境发展报告
- 三国之天
-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旅馆之嫁
- 重生火影之迪达拉
-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馆日
- 童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