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南部河流 晋江( 三 )


文章插图
蓝溪东田溪:又称蓝溪 。发源于南安县东田乡与同安县新圩乡交界的芹山(海拔1095.4米)和铁峰山(海拔878.6米),自西南向东北流经东田、溪美,汇入晋江西溪,全长30公里,流域面积173平方公里,河床宽20~80米,河道比降10.4‰ 。东田溪上游是南安县暴雨区,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水量丰富 。晋江干流支流
晋江干流支流少,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仅有九十九溪 。九十九溪又名鹏溪,有两源,北源发源于南安县东田乡后洋,流经东田、溪美、丰州、官桥等乡镇,在官桥后林进入晋江县磁灶镇;南源发源于南安县官桥镇黄山,流经官桥镇,在官桥进入晋江县内坑乡 。南北两支流向东流至磁灶镇下官路汇合,称梅溪,再经池店、陈埭等乡镇,注入晋江下游入海处,全长47公里,流域面积354平方公里,河道比降1.6‰ 。沿途接纳崎溪、前埔溪、塘埔溪、倒桥溪、下灶、紫湖溪等支流 。水文特徵径流量晋江多年平均流量163立方米/秒,径流深1031毫米,径流係数68.3% 。径流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多年平均最大月流量出现在6月,占全年的20.9%,最小月出现在1月,占全年的1.7%,相差12倍 。东、西溪年径流量77%以上集中于汛期(4~9月),而非汛期(10~3月)只占23%弱,晋江干流更少,只占18.2% 。径流的年际变化也相当大,晋江干流(石砻站)年径流量最大值为84.05亿立方米(1961年),最小值25.629亿立方米(1967年),年径流绝对比率K值为3.32倍 。晋江流域年径流变差係数Cv值从山区的0.25递增到下游的0.5,变化範围大于降水量Cv值变化範围 。

福建省中南部河流 晋江

文章插图
晋江分析计算晋江流域1956年-2000年年径流量系列,用P-Ⅲ型频率曲线计算求得各种不同频率典型年年径流量如下:晋江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5.02亿m3,平水年年径流量为53.49亿m3,偏枯年年径流量为43.58亿m3,枯水年年径流量为31.64亿m3 。另外径流在时间上分配不均,根据晋江干流石砻水文站统计,来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占全年总水量的69.7%;而枯水期10 月至翌年3月的来水量仅占全年的23.5%,水量在年际分配上丰枯差异悬殊,最丰和最枯年份来水量之比达到3倍以上 。。
晋江径流年内分配情况表
月份123456789101112年比例(%)1.73.43.54.210.520.915.217.113.94.72.92.0100含沙量晋江干流石砻站实测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为0.46千克/立方米 。含沙量汛期比枯水期大,汛期含沙量为非汛期含沙量的2.33倍;含沙量平均最大月与最小月两者相差22.9倍;汛期6个月含沙量占全年含沙量的70%左右 。晋江不仅含沙量大,输沙量也很大,多年平均年输沙量达214吨(石砻站),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422吨/平方公里 。输沙量年内分配不均,汛期输沙量大大高于非汛期 。输沙量年际变化大,干流最大年输沙量429万吨(1961年),最小年输沙量76.6万吨(1951年),两者相差5.6倍,高于径流年际变化值 。水灾由于晋江下游地势低洼,面临东海,颱风频繁,涨潮顶托,以及人多地少、水土流失严重,每年逢6~9月颱风季节,经常发生洪潮灾害,水旱交错 。近代有记载的水灾达百次以上,有时一年内就发生5~7次 。大灾时,“南安水涨,至民居瓦檐,人畜溺死无数”;“晋江大水,海水骤涨,入城高数尺,新桥樑沖坏,人畜多溺死” 。民国24年(1935)7月洪水,石砻站流量10000立方米/秒,泉州市区80%以上和100多个农村被淹,死亡70多人,毁房2000多间,灾后瘟疫流行 。晋江洪水在德化县西部山区形成后,由东、西两溪洪峰汇成,还包括一部分区间径流 。中上游属山溪性河流,坡降大,径流易于集中,夏秋季节常因受颱风影响或正面袭击,带来狂风暴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