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烈鸟( 二 )


小火烈鸟

文章插图
小红鹳分布图繁殖方式繁殖也是集团式的 , 成百上千只在一起组成一个求偶群 , 但婚配却主要是“一夫一妻”制 , 交尾时雄鸟跳到雌鸟的身上 , 只有这时才能清楚地分辩它们的性别 。每年营巢一次 , 但新巢大多搭建在旧巢之上 。巢高出水面 , 一般多选择在三面环水的半岛形土墩或泥滩上 , 有时也在水中用杂草建筑一个“小岛” 。筑巢时用喙把潮湿的泥巴滚成小球 , 再混入一些草茎等纤维性物质 , 然后用脚一层层砌成上小下大、顶部为凹槽的“碉堡”式的巢 , 高度为30厘米 , 别具一格 , 坚固耐用 , 任凭大雨沖刷也不会倒塌 。每个群体的巢常常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 构成一个很有秩序的“小村落” , 巢和巢之间的距离多为60厘米左右 , 其内还开掘有许多小沟 , 以便与水面相沟通 , 这样在孵化期间就可以随时进入水中觅食、站立在浅水中了望 , 或者潜入水中游泳 。营巢期间 , 性情有时也变得兇猛而好斗 , 不时因为争夺“地盘”或抢劫巢材而发生一些小小的冲突 。也有一些性情急躁的个体 , 不等泥乾 , 就匆匆进入巢中产卵孵化 。它的卵呈淡白色 , 每窝仅产1枚 。孵卵工作由雄鸟和雌鸟共同担任 , 一只孵化时 , 另一只就守卫在巢的旁边 。孵化期大约为28天 。雏鸟出壳后羽毛一乾 , 马上就能下地行走 , 第二天即可下水游泳 , 4-5天后 , 就十分活跃了 , 但主要还是依靠吃成鸟嗉囊里分泌的乳状物来生存 。雏鸟的绒羽呈灰色丝状 , 腿也是灰色的 , 嘴并不弯曲 , 而是直的 。到了两个半月的时候 , 幼鸟能够学会飞翔 , 一年以后 , 体形几乎同成鸟一样大了 , 但体色仍然是灰色的 , 直到第3年才能变为红色 , 达到性成熟 。寿命大约为20-50年 。种群现状在非洲 , 小红鹳主要在坦尚尼亚北部立顿湖(Lake Natron)繁殖 。其他繁殖地包括埃托沙盐湖、马卡迪卡迪漥地(Makgadikgadi Pan)及Kamfers 大坝 。1965年在茅利塔尼亚的Aftout es Saheli也发现小红鹳繁殖 。1962年发现在肯亚马加迪湖繁殖 , 当时立顿湖因泛滥而不适合繁殖 。于20世纪初 , 在纳库鲁湖(Lake Nakuru)也有小红鹳繁殖 。小红鹳也会在亚洲西南部及南亚繁殖 。1974年曾在大卡吉盐沼地(Rann of Kutch)繁殖 , 但自此之后就只在印度西北部繁殖 。但因气候变化和栖息地破坏 , 该物种数量下降明显 。保护级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