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质量评价( 二 )


土壤质量评价

文章插图
土壤质量评价土壤质量的评价方法在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标準,国内外提出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多变数指标克立格法(MVIT)Smith(1993)利用多变数指标克立格法来评价土壤质量 。这种方法可以将无数量限制的单个土壤质量指标综合成一个总体的土壤质量指数,这一过程称为多变数指标转换(multiplevariableindicatortransform),是根据特定的标準将测定值转换为土壤质量指数 。各个指标的标準代表土壤质量的最优的範围或阈值 。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把管理措施、经济和环境限制因子引入分析过程,其评价範围可从农场到地区水平,评价的空间尺度弹性大 。土壤质量动力学法Larson(1994)提出土壤质量的动力学方法,从数量和动力学特徵上对土壤质量进行定量 。某一土壤的质量可看作是它相对于标準(最优)状态的当前状态,土壤质量(Q)可由土壤性质qi的函式来表示:Q=f(qi…n) 。描述Q的土壤性质qi,是根据土壤性质测定的难易程度、重视性高低及对土壤质量关键变数的反映程度来选择的最小数据集 。例如,土壤生产力指数(PI)是由土壤pH、容重、有效水容量对根系生长的满足度计算的,用来估计土壤侵蚀对土壤生产力质量及其变化的影响 。该法适用于描述土壤系统的动态性,特别适合于土壤可持续管理 。土壤质量综合评分法Doran等(1994)提出土壤质量的综合评分法,将土壤质量评价细分为对6个特定的土壤质量元素的评价,这6个土壤质量元素分别为作物产量、抗侵蚀能力、地下水质量、地表水质量、大气质量和食物质量,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定农田系统、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建立数学表达式,说明土壤功能与土壤性质的关係,通过对土壤性质的最小数据集评价土壤质量 。土壤相对质量法通过引入相对土壤质量指数来评价土壤质量的变化,这种方法首先是假设研究区有一种理想土壤,其各项评价指标均能完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以这种土壤的质量指数为标準,其它土壤的质量指数与之相比,得出土壤的相对质量指数(RSQI),从而定量地表示所评价土壤的质量与理想土壤质量之间的差距,这样,从一种土壤的RSQI值就可以表示土壤质量的升降程度,从而可以定量地评价土壤质量的变化 。该方法方便、合理,可以根据研究区域的不同土壤选定不同的理想土壤,针对性强,评价结果较符合实际 。以上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各有优点,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评价区域的时间和空间尺度、评价的土壤类型、评价的目的等,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内容土壤质量是土壤的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形成这些性质的一些重要过程的综合体现,土壤质量指标则是土壤属性的外在量度,由于对各种土壤属性与功能之间的关係,以及形成各种土壤属性的过程机理等问题尚未十分明确,土壤质量评价体系仍无明确标準,土壤质量的研究仍然只是从不同关心角度进行的尝试 。目前国内外科学家採用的评价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不尽一致,可根据不同的土壤和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 。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性指标,即定性指标,而不是定量化指标,因此被视为“软”数据 。如土壤颜色、质地、紧实性、耕性、侵蚀状况、作物长势、保肥性等,农民往往通过这些描述性指标定性认识土壤质量状况,但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不太重视这些指标 。另一类是分析性定量指标,选择土壤的各种属性,进行定量分析,获取分析数据,然后确定数据指标的阀值和最适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