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科学家 赵其国


土壤科学家 赵其国

文章插图
赵其国(土壤科学家)【土壤科学家 赵其国】赵其国,着名土壤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土壤地理与资源研究,对热带土壤发生分类、资源评价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中国红壤具有古风化过程及现代红壤化过程两种对立统一的特徵;指出依据红壤渗透水组成、游离铁等作为红壤化过程指标的重要性,为研究红壤的发生与定量分类提出了新的途径;总结了以橡胶为主的热带作物开发利用与红壤分布及土壤性质的相互关係,提出以热量条件、土壤性质为标準的热带作物利用等级评价方案,为制定热带作物发展规划与布局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
基本介绍中文名:赵其国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武汉
出生日期:1930年2月25日
职业:中科院院士、着名土壤地理学家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
生平1949 年考入武汉大学农学院农艺学系,1953年华中农学院农学系毕业 。1953-1963任云南、贵州华南橡胶及热带作物宜林地考察队队长,1964-1968 驻古巴专家组副组长、组长,1973-1978任黑龙江荒地资源考察队队长、副研究员,1983-199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所长、研究员,1990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农研委主任 。
土壤科学家 赵其国

文章插图
赵其国曾任南京土壤所所长,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国际土壤学会盐渍土分委员会主席,国际土壤学会土壤环境委员会第一副主席 。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主任,国际山地研究中心理事,南京土壤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及南京师範大学兼职教授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长期从事我国及世界土壤地理与土壤资源研究工作 。在热带土壤发生上,首次明确提出我国红壤具有古风化过程及现代红壤化过程两种对立统一的特徵 。指出红壤元素迁移的顺序、红壤化过程目前仍在进行的论据,以及红壤相对与绝对年龄的範围 。指出运用红壤渗透水组成、游离铁等作为红壤化过程指标的重要性,并首次对红壤的定量分类提出具体区分标準,对红壤的发生研究与定量分类指出了新的途径 。总结了以橡胶为主的热带作物开发利用与红壤分布及土壤性质的相互关係,首次提出以热量条件、土壤性质为标準的热带作物利用等级的评价方案,为制定热作发展规划与布局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近年来,为促进土壤科学的发展,提出了"土壤圈"研究的新方向,建立了我国土壤学界第一个开放实验室-"土壤圈物质循环开放研究实验室 。在长期从事我国南方红壤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总结,提出土壤分区整治、退化土壤改良,以及土壤生态与环境评价的多种规划与开发方案 。研究领域土壤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获奖及荣誉1、1999年第四届日经亚洲大奖 日本经济新闻社(个人奖)2、1990年国际道库恰也夫奖 国际土壤学会 (个人奖)
土壤科学家 赵其国

文章插图
赵其国3、2001年国际山地研究中心“金质奖状”(尼泊尔)(个人奖)4、2004年中国红壤退化机制与防治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5、1991年中国土壤和《中国土壤图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委6、1982年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获国家科技重大发明一等奖,国家科委1982年颁发7、1988年,《中国红壤》专着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8、1990年《中国土壤》第二版专着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9、1989年《江西红壤》专着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10、1986年《中国红黄壤区利用改良区划划》中科院自然科学三等奖中国科学院11、1996年红壤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技术及农业持续发展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12、1994年红壤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係中科院自然科学三等奖中国科学院13、1995年黄淮海平原以微量元素为中心的节肥配套技术及示範推广,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科学院 。14、1992年中国1:100万土壤图编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中科院自然科学三等奖,中国科学院15、1978年黑龙江大兴安岭与黑河地区荒地资源考察及开发利用 中国科学院奖状16、1984年中科院首届竺可祯野外工作奖中国科学院(个人奖)17、2005年香港土壤及其环境研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国家环保总局18、2005年江苏省农产品清洁生产创新研究与实施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2005年江苏省农产品清洁生产创新研究与实施江苏省软科学成果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代表论着1. 赵其国,“我国红壤现代成土过程和发育年龄的初步研究,”第四纪研究,1992年第4期,341-351.2.赵其国等着 (专着)“红壤物质循环及其调控”2002年,科学出版社,共495页3、赵其国等着 (专着)“我国红壤退化时空变化、形成机理及调控“,2002年,科学出版社.,共352页4. Zhao Qiguo, 2002.”Pedosphere,global changes and environmental qulity of soils” Symposium 61,17th WCSS,14-21 August,Thailand,1857-1-105. Zhao Qiguo,Li Zhong,1997.”Organic carbon storage in soils of southeast China”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49: 229-2346、赵其国. 提升对土壤认识,创新现代土壤学. 土壤学报, 2008,9月,45 (5); 771-777承担科研项目情况1、我国红壤退化时空变化机理及调控 1996-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2、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规律与调控原理2003-2007年科技部973项目3、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调查研究2005-2007年水利部项目4、江苏省农产品清洁生产创新研究与实施2004-2005年江苏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5、中国土壤环境战略研究2007-2008年国家环保总局任务6、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战略研究2007-2008年江苏省政府重大科技项目7、科技领域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2008-2009年中科院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