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兹·舒伯特( 二 )


法兰兹·舒伯特

文章插图
舒伯特在寄宿学校时 , 名为免费 , 其实度日极为艰难 。隆冬时 , 房内没有火炉 , 每日两餐也难以为继 。舒伯特受冻挨饿 , 更没钱买谱纸用来作曲 。多亏同学斯邦慷慨相助 , 才为他解了难题 。在校期间 , 舒伯特的作曲长进很快 , 1813年为学校乐队写出《第一交响曲》 , 但不幸即在同年因变声离开了学校 。为了分担父亲的家累 , 舒伯特来到父亲所在的学校任教 。刻板的教书生活令舒伯特十分厌烦 。他希望能辞去工作一心作曲 , 但辞职后便无以为靠 , 因此 , 只好勉难为之 , 为小学生们一遍一遍地耐着性子讲解拼音、文法 。即使如此 , 舒伯特在音乐创作上仍然硕果纍纍 , 这时他又有四部交响曲告竣 。1817年 , 舒伯特终于铤而走险 , 毅然辞职 , 只身来到维也纳 。年轻天真的舒伯特哪曾想到 , 此时正值欧洲封建势力复辟后最黑暗的年代 , 维也纳的奥地利梅特涅政府更是反动势力的大本营 , 那里暗探密布 , 军警如云 , 稍有不慎 , 动辄获咎 。舒伯特于一文不名中来到维也纳 , 无依无靠 , 只好做家庭教师谋生 。不觉之中 , 结交了一群朋友 。舒伯特这般朋友都是具有民主思想、憎恶黑暗统治、热爱艺术的贫困青年 。他们出入相随 , 在一起无所不谈 。对于反动统治当局 , 更是大加抨击 , 毫无顾忌 。舒伯特才华出众 , 正是其中的核心人物 , 深遭梅特涅政府忌恨 。舒伯特与这些穷朋友 , 他们有饭同吃 , 有屋同住 , 不分彼此 , 相濡以沫 。舒伯特是近视眼 , 11岁起就戴起了眼镜 , 眼镜盒也是随身携带 , 须臾不离 。有一天 , 突然发现眼镜盒失蹤了 , 仔细一找 , 原来一位朋友拿去改成了菸斗 , 正用来吐雾喷云 。朋友之中有位画家 , 他的画室内有台钢琴 , 答应舒伯特可以使用 。但画家本人也要在画室作画 。为了互不干扰 , 俩人约定 , 凡画家不作画时 , 便张一面白布窗帘为号 , 舒伯特始得入内用琴 。不想画家灵感一来 , 常把舒伯特的事情置诸脑后;或者虽未作画 , 也不免忘记践约 。舒伯特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 。这位可怜的音乐家只好踟蹰街头 , 磨鍊自己的耐心 。政治环境的险恶 , 生活条件的窘迫 , 都未能阻遏舒伯特坚持音乐创作 。轶闻
法兰兹·舒伯特

文章插图
第一件事是说舒伯特独自出行 , 饥肠辘辘之下 , 不觉进了一家酒馆 。就座后 , 他才忽然悟到自己身无分文 , 正要离去 , 看见餐桌上有一张报纸 , 随手拿来浏览 。不想报上有一首小诗清新优美 , 动人心弦 。诗中写道:“睡吧 , 我的宝贝 , 妈妈的双手轻轻抚着你……” 。舒伯特心中的旋律随着诗句飘逸而出 。他掏出纸笔 , 顺着思路 , 一气呵成 。他坐在那里 , 反覆吟唱 , 已浑然忘我 。酒馆老闆忙乱之中 , 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 寻声而至 , 才知道是一位青年在作曲 。老闆很喜欢这首新歌 , 希望青年人抄一份给他 。舒伯特提出交换条件:一盘烧土豆 。双方痛痛快快达成协定 。谁能料到 , 这份用一盘土豆换来的手稿在舒伯特百年之后竟卖到四万法朗! 另一件事是说他和朋友在郊外一家小酒店聚会 。一位朋友随身带着一本莎士比亚诗集 , 舒伯特便顺手拿来翻阅 。在大家的谈笑声中 , 他已沉迷于诗句之间:“听、听、云雀在天空唱 , 太阳之神升起 。他的马群在泉边饮水 , 泉边铺满了鲜花……”见诗生情 , 旋律悄然而至 。舒伯特不禁说道:“多美的旋律 , 可惜没有谱纸!”一位朋友闻声便在选单上画上五线 , 递给舒伯特 。于是 , 一首优美的歌曲写成了 。它就是当今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听、听、云雀》 。也有人说这次写的是另外一首歌:着名的《小夜曲》 。既是传说 , 不深究也罢 。关于《鳟鱼》这首歌也有轶闻 。据说这首歌是他半夜醒来躺在床上构思的 。当时 , 他推敲已定 , 未及点灯便立刻探身起来 , 不料在黑暗中将墨水洒在谱纸上 。这首乐谱的原稿至今仍然完好无损 , 上面还留着当年的大块墨水痕迹 , 可为佐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