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臻医学: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人群的基因检测策略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肿瘤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的获批上市,部分药物也纳入了医保惠及更多患者 。基于NGS的肿瘤多基因检测,作为精准医学强有力的工具,其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日新月异 。作为专注肿瘤精准医疗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求臻医学特推出“臻才有料”系列活动,围绕肿瘤检测的临床应用,邀请权威专家共话肿瘤热点 。
本期我们邀请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革教授,与各位观众分享结直肠肿瘤精准医学最新进展 。
问:刘教授您好,临床多项研究统计,约有20%-30%的结直肠癌患者都具有遗传倾向,请您分享一下,针对结直肠癌遗传倾向的人群,您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制定筛查策略?
刘革教授: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有遗传倾向的大肠癌患者 。对于这种疾病,我们的筛查分为两步走 。
第一种是传统的询问病史方法 。我们会询问患者的一级、二级或三级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叔叔大爷、姨舅以及表兄妹、表姊妹等,是否有大肠癌的发病史 。如果家族中有大肠癌患者,那么这个家族可能存在遗传倾向 。
比如我曾在临床碰到的一例男性患者,他的家族中三人都在53岁时患上了肠癌,包括他的父亲、大爷和他自己 。此外,我们还遇到过一对父子和一对母女,他们都在同一部位患上了肠癌 。这些案例表明肠癌确实存在遗传倾向性 。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人们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更早地进行肠镜筛查,早期发现并切除小息肉,这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大肠癌的发生 。因此,从家族史上去询问,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家族中大肠癌的真实情况 。
此外,一些疾病并不能通过肠镜发现,比如林奇综合征 。另外,患者可能还同时存在其他器官病变,如女性患者的子宫内膜癌、乳腺癌、胃癌和肾脏肿瘤等 。这些肠外疾病会使医生在诊断上造成一定的偏移 。

求臻医学: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人群的基因检测策略

文章插图
除了传统的方法外,我们还有第二种——分子水平的检测 。即医生通过检测肿瘤组织和外周血,发现患者的一些基因突变,这些基因突变可以帮助诊断一些遗传性疾病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可以从组织水平检测到遗传突变,还可以通过外周血检测发现更多的遗传倾向 。
因此,第二种方法明显优于第一种 。相比传统方法,分子水平的检测是一种更准确、更有效,且能发现更多遗传倾向的方法 。
问:刘教授,微卫星不稳定对于林奇综合征的初筛和结直肠癌的精准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那您对免疫组化、PCR及NGS这三种的检测方法各自的优劣势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求臻医学: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人群的基因检测策略】刘革教授:
我们在术后检测中已经包含了免疫组化或PCR的检测结果,主要用于判断微卫星的状态 。这两种方法具有简单和价格适中的优点,可以指导临床工作,并为患者在后续治疗提供帮助 。然而,对于一些遗传性大肠癌患者,这两种方法在检测上可能存在局限性 。
此外,对于转移性大肠癌的治疗,我们需要了解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以及其他基因状态,如RAS、BRAF或HER2等 。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免疫组化或PCR检测可能不够,还需要进行血液的全基因检测 。
免疫组化、PCR和全基因检测,三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
免疫组化是一种简单、价格低廉且实用的方法,但需要实体瘤组织作为样本 。相比之下,PCR方法虽然被认为是微卫星不稳定的检测的金标准,但它需要肿瘤组织的同时还需要正常组织进行对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