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 三 )


李陵

文章插图
鲜卑时期李陵昆坚国所在位置 历史评价司马迁:“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 。今举事一不成,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櫱其短,诚可痛也! 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 之民共攻围之 。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 。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 。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苏武: “每念足下,才为世英 。器为时出 。”江淹:“至于李君降北,名辱身冤 。拔剑击柱,弔影惭魂;情往上郡,心留雁门 。裂帛系书,誓还汉恩 。朝露溘至,握手何及!”陈叔宝:“李陵矢竭,不免请降,于禁水涨,犹且生获,固知用兵上术,世罕其人 。”李世民:“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 。”骆宾王:“李都尉鸳鸯之辞,缠绵巧妙 。”王维:“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 。结髮有奇策,少年成壮士 。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 。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 。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 。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 。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 。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 。”刘湾:“汉武爱边功,李陵提步卒 。转战单于庭,身随汉军没 。李陵不爱死,心存归汉阙 。誓欲还国恩,不为匈奴屈 。身辱家已无,长居虎狼窟 。胡天无春风,虏地多积雪 。穷阴愁杀人,况与苏武别 。发声天地哀,执手肺肠绝 。白日为我愁,阴云为我结 。生为汉宫臣,死为胡地骨 。万里长相思,终身望南月 。”杜甫:“李陵,苏武是吾师 。”欧阳修:“盖诗者,乐之苗裔与 。汉之苏、李,魏之曹、刘,得其正始 。”苏轼:“苏、李之天成,二公尊之至矣 。”何去非:“夫李广、李陵皆山西之英将也,材武善战,能得士死力 。”辛弃疾:“将军百战声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陈普:“茂陵无奈太仓陈,槐里家传本助秦 。万落千村荆杞满,陇西桃李亦成薪 。”徐钧:“名将生降负己知,丧师辱国死犹迟 。河梁羞与子卿别,携手空余五字诗 。”王世贞:“自昔倚马占檄,横槊赋诗,曹孟德、李少卿、桓灵宝、杨处道之外,能复有几?自非本色故足贻姗 。”王夫之:“李陵之降也,罪较着而不可掩 。如谓有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 。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 。迁之书,为背公死党之言,而恶足信哉?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 。关羽之复归于昭烈,幸也;假令白马之战,不敌颜良而死,则终为反面事雠之匹夫,而又奚辞焉?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 。其背道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蔡东藩:“苏武去使,已为多事,若李陵部下,只五千人,身饵虎口,横挑强胡,彼即不自量力,冒险轻进,武帝年已垂老,更事已多,安得遽遣出塞,不使他将接应,而听令孤军陷没耶?苏武不死,适见其忠;李陵不死,适成为叛 。要之,皆武帝轻使之咎也 。武有节行,乃使之困辱穷荒;陵亦将才,乃使之沈沦朔漠 。两人之心术不同,读史者应并为汉廷惜矣 。” 鲁迅:“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项羽),少有韧性的反抗(伍子胥),少有单身鏖战的武人(李陵),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弔客(司马迁);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战具比我们精利的欧美人,战具未必比我们精利的匈奴蒙古满洲人,都如入无人之境 。‘土崩瓦解’这四个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 。”钱穆:“李陵之才气,及其全军之勇决,令千载下读史者想慕不已 。”张承志:“当他无家可归,祖国执行不义的时候,叛变也许是悲壮的正道 。”个人作品在文学上李陵具有特殊的地位 。他本身就是文艺作品中悲情人物的典型,同时组诗《苏武李陵赠答诗》(简称苏李诗)作为汉诗中的经典,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其真实性也是历来饱受争议的 。此外,相传还作有《答苏武书》,其真实性同样被质疑 。唯一可以确定的作品是记录在《汉书》本传中的《别歌》 。李陵研究李陵在匈奴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活动十分引人注目 。李陵等大批中原土绅、军阀、豪强涌入匈奴地区,无疑对匈奴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研究着作《再论“击匈奴降者赏令”及其颁布时间》《西汉各类官员投降匈奴问题研究》《秦汉逃亡问题研究》《汉代北边“亡人”:民族立场与文化表现》《对西汉官员投降匈奴问题的初步考察》《试论西汉时期匈奴地区的中原将领》《论西汉时期匈奴地区的中原逃人》《中原人口逃入匈奴及其受到信任使用》《与狐兰支亡降匈奴事件有关的三枚汉简新探》《匈奴军队攻城战问题研究——以劫掠西汉边郡为例》等轶事典故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 。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 。李陵趁机劝降苏武说:“即使在这里守节也不会有人知晓 。你的两位兄弟已死,母亲也去世了,妻子已经改嫁,十几年过去了,妹妹和子女也不知是死是活 。人生就如同早上的露珠一样短促,何必在这里长时间的折磨自己!况且陛下年事已高恩威无常,大臣无罪被杀的已有十几家 。”苏武不为所动,表示自家历代受国家恩养,必当不辱使命效忠国家,自己对于汉武帝的忠诚就如同儿子对父亲的忠诚一样不需要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