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山区( 二 )


蚌山区

文章插图
蚌山区燕山地形地貌蚌山区地势总体较为平坦,略有起伏,为西南偏高、东北偏低 。含有丘陵的倾斜平原 。平均海拔高度32米 。河流水系淮河是蚌山区的主要水系,在蚌山区的流程西至朝阳公路大桥,东至淮河老铁路桥,长1840米;境内还有张公山湖、龙子湖、迎河等水系 。自然资源林业截止到2011年底,蚌山区林业用地面积1391.4公顷,其中有林地1308.5公顷,灌木林地11.3公顷,森林覆盖率15.75%,林木绿化率21.33%;活立木总蓄积量2.9万立方米 。林业用地按地类分:森林面积1391.4公顷、灌木林地面积11.3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5.0公顷、苗圃地面积44公顷、宜林地面积1.5公顷 。矿产蚌山区矿产主要为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集中分布于燕山乡 。截止2013年,探明矿产资源为:饰面用花岗岩矿产1处,查明资源储量38.72万立方米,保有资源储量5.40万立方米 。普通萤石矿产1处,查明资源储量11.90万吨,保有资源储量7.20万吨 。矿泉水资源,大多数属偏硅酸与锶达标型 。人口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蚌山区总人口118178人,其中(7个街道):天桥街道12737人,青年街道19466人,纬二路街道12954人,胜利街道27352人,延安街道23494人,黄庄街道19681人,小蚌埠街道2494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蚌山区户籍人口为21.83万人,常住人口为334426人 。常住人口文盲率由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57%下降为6.9%,下降3.67个百分点 。性别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蚌山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70457人,占50.97%;女性人口为163969人,占49.0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75下降为103.94 。年龄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蚌山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1869人,占18.50%;15-64岁人口为237075人,占70.89%;65岁及以上人口为35482人,占10.61%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6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9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72个百分点 。民族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蚌山区常住人口中,有回族、苗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21个少数民族,共5233人,其中回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6% 。经济2016年,蚌山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6.97亿元,居全市第9位,按可比价计算,比2015年增长10.1%,高于全市0.7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位 。分产业看,一产完成增加值0.89亿元,增长3.3%;二产完成增加值12.47亿元,增长9.1%;三产完成增加值53.62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为1.3:18.6:80.1 。
蚌山区

文章插图
蚌山区商业街工业2013年以来,蚌山区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2013年1月至7月份,蚌山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77亿元,完成增加值2.67亿元,居蚌埠市市第九位,同比增长24%,居蚌埠市第二位,增幅比蚌埠市平均水平高8个百分点 。其中7月份完成总产值1.39亿元,完成增加值0.38亿元,同比增长18.3%,居蚌埠市第一位,增幅比蚌埠市平均水平高12.4个百分点 。农业蚌山区农业主要分布于燕山乡,属于城郊型农业 。至2013年底,蚌山区利用近郊优势,大规模的种植、养殖基地呈多点开花之势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增至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增至10个 。建成2个市级菜篮子重点基地,蔬菜种植面积1.7万亩、年产量4.2万吨,年产生猪4500头、水产品1500吨、牛奶2700吨 。在充实市民菜篮子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 。为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蚌山区努力搞活农产品流通,延长产业链条 。区、乡支持特种水产养殖企业兴建占地38亩的城南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社会事业科技蚌山区全力实施科技兴区战略,跻身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创历史新高 。2013年1月至10月,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7.21亿元,较2012年同期增长70%,增速位居蚌埠市第一,完成目标任务94.5%,蚌山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创历史新高 。科技项目取得新突破 。截止到2013年11月底,蚌山区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获得国家火炬计画项目1项,省级重点新产品1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项,省级计画项目1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