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只剩一只“天眼”,在中国!可是它却怕冰雹? 黔南世界之最

一夜之间 , 曾在人类天文探索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一笔 , 被誉为地球“两大眼睛”之一的波多黎各阿雷西博(Arecibo)射电望远镜塌了 。
望远镜所有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当地时间12月1日确认 , 继今年两次严重电缆事故后 , 望远镜悬挂的接收设备平台当天坠落并砸毁了望远镜反射盘(天线)表面 , 目前无人伤亡 , 但望远镜很可能已不能再使用 。
仪器接收平台坍塌后的阿雷西博望远镜 。社交媒体图
这一消息震惊全网 。网友们纷纷表示惋惜 。
一位阿雷西博天文台的工作人员人此前表示 , 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若失去功能 , 那么全世界在天文探索领域 , 将只能依靠来自中国贵州的另一只“大眼睛”了 。
说起贵州的“大眼睛” , 大家大概都听说过 。
FAST望远镜 , 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 , 因球面射电望远镜本身像一颗凝望苍穹的巨大眼睛而被称为“天眼” 。
它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 , 镶嵌于苍翠的贵州深山老林 , 承载着最前沿的科学和技术 。
FAST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单镜面射电望远镜 , 而在此之前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正是阿雷西博(Arecibo)射电望远镜 。
中国“天眼” 。FAST 官方图
01
“听”宇宙深处的声音
从1994年 , 我国已故天文学家南仁东提出构想 , 到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 , 进入调试期 , FAST的建成 , 历时22年 。
1993年9月 , 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第二十四届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 , 与会天文学家提出要在地球射电环境进一步恶化之前 , 尽快建设新一代的大射电望远镜(Large Telescope ,  简称LT) 。“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并没有参加此次会议 , 但是他了解到详情之后 , 对这个项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 希望这个大望远镜能花落中国 。
这也许就是建设FAST的最初动力 。这个LT项目后来改名叫平方公里阵(Square Kilometer Array , 简称SKA) , 也就是总接收面积可达1平方公里的望远镜阵列 。随着南仁东等人的积极推动 , 设计建在贵州喀斯特地形中的一批200米到300米的射电望远镜成为了SKA的候选计划之一 。
贵州的喀斯特地形不光形状合适 , 地下排水容易 , 不会因暴雨积水 , 而且远离大城市的信号干扰 , 是建造这种大型射电望远镜的绝佳台址 。
但2006年9月 , SKA计划推进工作委员会排除了中国和南美的计划 。现在的SKA计划选择同时建在澳大利亚和南非 , 并采取成百上千面小型射电望远镜阵列的形式 。
虽然未能入选SKA , 南仁东的大型射电望远镜设计理念却得到了很多顶级科学家的支持 。2007年7月 , 中国发改委正式立项 , 使其成为中国自己主导设计和建设的大型望远镜项目 。
2011年3月25日 , FAST工程正式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动工 。五年后 , 2016年9月25日 , FAST落成启用 。经过三年半的调试期 , 2020年1月11日 , FAST通过国家验收 , 正式进入运行阶段 。
天眼 (代传富摄)
起初 , FAST最引人注目的 , 是它的“大” 。也许从照片上并不容易感知它的大小 , 但实际上 , 如果走到它的圈梁上 , 走完一圈需要半个多小时 , 而从这口“大锅”的锅沿走到锅底 , 则要一两个小时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