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生命周期理论

零售生命周期理论【零售生命周期理论】零售生命周期理论认为,零售机构像它们所销售的商品和服务一样,也存在明显可变的创新、成长、成熟和衰退的生命周期阶段 。零售形态变化的方向和速度可从这一零售生命周期原理得到解释 。
基本介绍中文名:零售生命周期理论
外文名:The retail life cycle
导入期:经营方法的革新
成长期:这一阶段开始被消费者接受
竞争期:新业态之间的竞争加剧
分类导入期经营方法的革新和改良促使新的业态产生,在此阶段,新业态的经营特点还未被消费者和业内理解,市场占有率很低 。另外,由于新业态的开发成本、店铺投资费用较高,往往很难获得利润 。成长期新业态在这一阶段开始被消费者接受,也得到业内的理解,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但模仿者也显着增加,导致现存业态与新业态之间即异业态竞争日益激烈 。这时先进入者开始迅速扩张,利润率上升 。竞争期竞争企业进一步增加,新业态之间的竞争加剧,同时伴随组织规模扩大造成的间接费用增加,利润率开始下降,在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同业态竞争 。成熟期业界主要企业市场占有率已开始出现滑波,销售额仍很大但是利润率下降,新业态的特徵逐步丧失,为另一种新业态的产生提供重要的契机,业界主要以差别优势进行竞争,市场趋于稳定 。衰退期由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和新业态的出现,市场明显萎缩,整个行业地位都在下降,最终退出市场 。表现特徵导入期经营方法的革新和改良促使新的业态产生,在此阶段,新业态的经营特点还未被消费者和业内理解,市场占有率很低 。另外,由于新业态的开发成本、店铺投资费用较高,往往很难获得利润 。导入期就是指通过经营方法的革新或改良而产生新业态的阶段 。该理论认为,业态的创新是通过经营方法的革新实现的,而经营方法的革新多以基于低成本经营的低价格诉求为特徵,但也可能通过商品组合、顾客服务、销售方式、选址、店铺设计或布局、促销手段、营业时间、物流体制等途径进行革新,通常以各种组合式创新居多 。在导入期,新业态的经营特点还没有被消费者和业内所理解,有时甚至是受打击的对象,其市场占有率也很低 。另外,由于新业态的开发成本、店铺投资与市场开拓费用较高,因此,往往很难获得利润 。同时,新业态的出现还会导致其商圈範围内的异业态之间的争,并容易引起周边的白眼甚至诽谤,在零售业内也未取得独立的身份和地位,因此其对现存的竞争结构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成长期该理论认为,新业态在这一阶段开始被消费者所接受,其特点也得到了业内的理解,市场占有率也迅速提高 。由于新业态所採用的新经营方法越来越被看好,模仿者也显着增加 。结果导致现存业态与新业态之间的竞争,即异业态竞争日益激烈 。这时,先进入者开始增加店铺,以实现销售额的扩大,利润率也开始进入上升期 。同时,新业态在这一阶段往往被看作是业内最有力的竞争者,与现存业态的竞争也开始进入白热化 。随着新业态的迅速成长,现存业态的顾客大量流失,于是现存业态开始採取各种手段防卫,以免顾客的进一步流失 。实际上,许多现存业态都会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新业态的挑战,并部分地借鉴新业态的经营方法,从而增加了零售市场的活力 。这种异业态竞争是零售市场所独有的竞争形式 。竞争期在这一阶段,竞争企业进一步增加,新业态之间的竞争也开始加剧,也可以说是市场竞争的战国时代 。在这一阶段后期,一些缺乏竞争实力的企业开始考虑退出市场 。销售额虽然持续增长,但促销费用却大大增加,同时,迫于竞争压力的降低,以及伴随组织规模的扩大而造成间接费用迅速增加,利润率下降,从而出现与成长期“增收增益” 相反的“增收减益” 的局面 。同时,在这一阶段,作为成长期一个重要特徵的异业态竞争已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是同业态竞争 。所谓同业态竞争是指具有相同特徵的店铺之间的竞争,是一种同质竞争 。各竞争者为了获得差别优势而不断调整经营结构与内容 。以低价格诉求为主的新业态,则往往通过提高服务水平、扩大商品组合範围、改善店铺设施等途径提升其经营层次 。相反,不以低价格诉求为特徵的业态,则往往通过开发PB商品或降低间接费用等途径进行价格竞争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化,一些低效经营的企业开始逐渐退出市场 。成熟期在这一阶段,新业态的市场占有率已进入零增长,扩大顾客的可能性已不大,企业的销售额主要依赖于现有顾客 。各个企业虽然都在努力维持竞争期所获得的市场占有率,但是,业界主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开始出现滑坡 。虽然销售额仍很大,但利润率开始下降,如何降低成本是各个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各个企业为了追求始于竞争时期的差别优势而进行的竞争,促使市场进一步成熟化,并趋于稳定 。新业态的特徵已逐步丧失,从而成为另一种新业态产生的重要契机 。另外,对于以连锁方式经营的企业来说,这一时期则开始关闭效益不好的店铺,并尝试在更好的选址地段开设新店铺,同时也考虑进入其他有成长性的业态,向多样态、複合型零售业发展 。同时,新业态在这一阶段一般可以保持原有的市场竞争关係,并以传统业态的身份应对创新者的出现 。应该指出的是,即使是进入成熟期的业态,如果能够成功地在经营管理的某一方面进行改良的话,也还可以重新回到成长期 。例如,美国的百货店在第二次大战以后就已进入成熟期,但是,从那以后,随着购物中心的发展,百货店在购物中心中的主力店地位又进一步得以确立,从而使百货店又获得了一次发展的机会 。当然,这时的百货店已不同于传统的百货店,已在很多方面按照购物中心的模式进行了改革 。衰退期由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和新业态的出现,市场明显萎缩,整个行业地位都在下降,最终退出市场 。这一阶段,由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和新业态的出现,从而使传统业态(原来的新业态)的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竞争虽然趋于缓和,但销售额开始下降,并出现亏损,有些企业开始退出市场 。这一时期,由于整个行业的地位都在下降,因此,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很激烈 。从这一点来看,异业态之间的竞争在成长期是最激烈的 。同时,在这一时期,各业态的服务与价格组合是多种多样的,即使是同样的商品也不一定以相同的价格进行经营 。从总体上讲,在这一时期,同业态之间的竞争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而异业态之间的竞争则主要以非价格竞争为主 。当然,价格竞争很容易导致竞争对手的跟随,否则就会处于不利状态 。价格竞争的进一步发展,就会陷入破坏性竞争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规模效益将决定其成功与否,因此,最终又可能出现限制竞争、製造垄断的结果 。与此相反,非价格竞争主要是通过创新或其他方面的经营改革而进行的竞争,也是一种协调性竞争(通过创造新市场、扩大产业需求,以实现市场占有率或销售额的提高为目的的竞争),因此,可以说是一种理想的符合产业伦理的竞争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