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别孩子,吻别马尼拉


吻别孩子,吻别马尼拉

文章插图
吻别孩子 , 吻别马尼拉基本介绍书名:吻别孩子,吻别马尼拉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页数:193页
开本:16
品牌: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者:黄孟文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0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9787541136603
基本介绍内容简介《吻别孩子吻别马尼拉》收录的是新加坡华文作家黄孟文的微型小说 。黄孟文的文体自觉性表现在:他十分明白人物的单纯不等于单薄 , 情节的单一不等于单调的道理 , 即用以小见大 , 在单一中追求精美;见微知着 , 从单纯中体现丰富的技法去凸显微型小说的审美特徵 。作者简介作者:(新加坡)黄孟文 编者:凌鼎年 黄孟文 , 1937年出生 。祖籍广东梅县 。曾获新加坡南洋大学文学学士 , 新加坡大学荣誉文学学士、硕士 , 美国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等学位 。出版有小说集《再见慧兰的时候》.《我要活下去》、《黄孟文微型小说选评》、《微型小说微型论》.《黄孟文中短篇小说自选集》等 。曾获新加坡文化部颁发的文化奖(文学)以及泰国颁发的“东南亚文学奖” 。近年来致力于微型小说的创作与研究 。为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创会会长 。现为新加坡作家协会名誉会长 。图书目录床底下 , 迷茫 第18475支香 吻别孩子 , 吻别马尼拉 地久天长 巨型棺材与支票 微型蚂蚁 三朵花 阿黄的心语 有妈的孩子 咖啡摊助手 姑娘与水 无形的手 明月山飞瀑 千年万载 异象 第“三”种语文 根 纽西兰·南风 河内之水 书本大搬迁 不能没有我 官椅 生日快乐 交换 狂飙 第四关 机心 我要活下去 最后一次扫墓 焚书 乌节一角 香喷喷的晚餐 兇狠的母猿 十四天旅游 一碗燕窝 遗产 老花眼镜与鱼 孩童的声音 满满一缸油 女老千 等待 抢答 主编掉进豆芽池 我爱毛果山 换血 学府夏冬 退休 病假 妈妈 , 我气 我爱拍他们的肩膀 一块钱 抹汗 附录文摘第18475支香 那年金日熙才十二岁 。韩战爆发 。他从战机的咆哮声中捡回了一条小命 , 从此定居于白头山附近的一个小小乡镇 , 与祖母相依为命 。金日熙听从祖母的话 , 每天清晨点燃一支香 , 祈求双亲平安无恙 , 身体健康 。父母亲被内战的炮火轰击得不知去向 , 存亡未卜 。他们虽然住在一个“不信神”的国度 , 但是祖母不理会这些 , 六十年的信仰无论如何改变不了 。不必问他们从哪里弄到祈祷的香 。金日熙每日点燃一支香 , 虔诚的一支香 。当他三十二岁时 , 已经一共点燃了7300支香了 。祖母由于上次在内战时受了内伤 , 屡医不愈 , 已经在十多年前进入地府追随她那被敌人的炮火轰得粉碎的丈夫去了 。金日熙没有因为祖母已经不在人间而忘了为父母祝福 。爸妈的安危 , 像一条百年老虫 , 日日啃嚼着他的心肺 。金日熙仍然是每日点燃一支香 , 虔诚的一支香 。当他五十二岁时 , 已经一共点燃了14600支香 。那时他已经是一名高干了 。但是他无论如何忘不了父母的音容 。他尤其记得 , 小时发生过一次严重的水灾 , 整个村镇汪洋一片 。他一个人躲在茅屋顶 , 死抓住屋角的硬木不放 。渐渐支撑不住了 , 眼看就快要被急流冲去了 , 这时正在与洪水奋战救人的爸爸忽然泅近 , 把儿子从死神手里夺回来 , 接到高地 。祖母爸妈孩子抱头痛哭 。这一幕 , 不时在他的眼前显现 。金日熙仍然是每日点燃一支香 , 虔诚的一支香 。当他六十二岁时 , 已经一共点燃了18250支香了 。那天红十字会带给他一个莫大的喜讯:他的双亲被证实仍然健在 , 住在离韩国首都不远的一个农村 。屈指一算 , 父母亲年龄都已经跨过九十大关 , 垂垂老矣 。所幸他们还在人间 。感谢上苍! 今年五月间 , 金日熙被选中可以参加平壤探亲团前往汉城 。他欣喜若狂 。他多幺想当天就能够飞到南方去拜见父母呀!啊!同是大韩民族 , 为什幺跨越三八线竟然比登上月球还难呢? 公元2000年8月15日早上 , 金日熙肃穆地点上了第18475支香 。他正襟危坐 , 默默祷告 , 他为即将能见到那思念了超过五十年的老父老母而万分高兴! 近午 , 金日熙和其他九十九位朝鲜人飞抵汉城机场 。他手里执着一帧已经变得灰黄的黑白照片 。照片里共有三个人:一对快乐的年轻夫妇抱着一个天真烂漫的小男孩 。那时的妈妈呀 , 既朝鲜①又美丽!他静候着那即将到来的一刻 。探亲团一进入预定的会场 , 几百名等候者立即站起来 。霎时会场一片混乱 , “欧妈尼!”“欧爸吉!”的呼唤声此起彼落 , 哭声震动云霄 。好不容易看见人群中有一位被簇拥着的坐在轮椅上的老人 , 白髮苍苍 。在旁人的指点下 , 金日熙快步奔向前 , 直视着轮椅上的老妇人 , 喉咙里发出一个又悲又喜的问句:“妈妈 , 是你吗?” 坐在轮椅上的老妇人挣扎着要站起来 。她昏瞀的老眼似乎认出了那个已经进入老年的儿子 , 那个无日不挂在唇边的亲生骨肉! 金日熙紧握着妈妈那双乾枯皲裂的双手 。他双脚一软 , 徐徐跪了下去 , 老泪纵横 。仔细端详母亲的脸 , 在他的心目中 , 今日的“欧妈尼”那是更为朝鲜 , 更为美丽! 金日熙兀地站了起来 , 游目四望 , 大声叫道:“爸爸呢?爸爸为什幺不见?” 没有人给他一个正面的答覆 。在红十字会的安排下 , 金日熙驱车直往汉城郊外 。他一定要见到爸爸 。等了半个世纪 , 日日祷告 , 点燃了18475支香 , 还跨越了比登上月球还要困难的藩篱 , 他一定要见到爸爸! 抵达目的地时 , 没有人出来迎接他 。他心急地直向屋里冲去 。他没有看见“欧爸吉” 。唯一迎接他的是悬挂在堂屋正中的一幅照片 , 照片中有一位慈祥的老翁在微笑 。案前香火袅袅…… P4-7序言有人曾说 , 地不分东西南北 , 凡有人类生活的地方 , 就有华人的身影 。话虽有玩笑的成分 , 但当前华人遍布世界各地 , 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扎根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 , 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的情感世界怎样?他们的所思所想何在?……要找到这些答案 , 阅读他们以母语写下的文字无疑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诚然 , 并不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创作 , 但在一些主要的国家和地区 , 华文创作几十上百年来一直薪火相传所结出的果实 , 显然也是令人瞩目的 。遗憾的是 , 因为多种原因 , 国内的读者多年来对海外的华文创作了解甚少 。尤其对广布世界各地的华文微型小说这一重要且具代表性的文体 , 更只是偶窥一斑而不见全貌 。“华文微经典”丛书的出版 , 可谓弥补了这一缺憾 。海外的华文微型小说创作 , 主要分为东南亚和美澳日欧两大板块 。两大板块中 , 又以东南亚的创作最为积极活跃 , 成果也更为突出 。东南亚华文微型小说创作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 , 各国在时间上又略有先后 。最早开始有意识地从事微型小说的创作 , 并且有意识地对这一新文体进行探索、总结和研究 , 而且创作数量喜人、作品质量达到了一定艺术高度的 , 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稍后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是泰国 , 再后是菲律宾和汶莱 , 再后是印度尼西亚 。在发展过程中 , 各国的创作曾一度因具体的历史原因而存在较大的差距 , 但这一状况在近十年来正日益得到改善 。美澳日欧板块则因创作者相对分散 , 在力量的聚集上略逊于东南亚板块 。不过网路的发展正在弥补这一缺憾 , 例如新移民作家利用网路平台对散居各地的创作进行整合 , 就已显现出聚合的成效 。新移民的创作是海外华文微型小说创作中近十多年来涌现出的一股新力量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作家对当地文化和生活的日渐融入 , 其创作已日渐呈现出新视野 , 题材表现也开始渐渐与大陆生活经验拉开了距离 , 具有了海外写作的特质 。以上是对海外华文微型小说发展的一个简单梳理 , 而“华文微经典”丛书的出版 , 正是对这一梳理的具体呈现(为避免有遗珠之憾 , 丛书也将有别于中国内地写作的港澳地区的华文微型小说写作归入其中) 。通过系统、全面、集中的出版 , 读者不仅可以得见世界範围内华文微型小说创作风姿多样的全貌 , 更可从中了解世界各地华人的文化与生活状况 , 感受他们浓郁的文化乡愁 , 体察他们坚实的社会良知 , 深入他们博大的人文关怀 , 触摸他们孜孜不懈的艺术追求 。书籍的出版是为了文化和文明的传播与传承 , 我们希望这一套丛书能实现一些文化担当 。我们有太长的时间忽略了对他们的关注 , 现在是校正这种偏差的时候了 。这也正是丛书出版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