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研究

文章插图
中国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研究》是2011 年 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瑞 。
基本介绍书名:中国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张瑞
原版名称:Research on Chinese Energy 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页数:212页
定价:30.00元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4月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版权资讯书名:《中国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研究》英文书名:Research on Chinese Energy 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作者:
中国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研究

文章插图
中国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研究出版社:书号:978-7-80257-313-0CIP数据:2011057936开本:大32开 148mm×210mm页码:212页字数:200千字纸张:70克双面胶版纸装订:平装版次:2011年4月第一版印次:2011年4月第一次印刷定价:30.00元作者简介张瑞,男,1977年5月出生于山西省河曲县,2000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採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2004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採矿工程专业硕士毕业,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同年留校任教至今 。先后发表论文19篇,其中EI收录2篇,ISTP收录4篇,出版专着2部,制定国家标準2项,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6项,曾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主要从事能源经济与管理、循环经济、计量经济方面的研究 。
中国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研究

文章插图
作者:张 瑞内容简介本书运用能源科学、经济学、管理学、计量经济学等有关理论与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係 。首先,套用协整以及格兰杰因果关係检验的方法分析了能源消费与经济成长之间的长期与短期关係 。然后,实证分析了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给出了技术进步水平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定量关係,并测算了技术进步节能率,建立了技术进步节能率与能源价格之间的关係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通过建立能源强度变化的全分解模型,计算出了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份额;实证分析了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能源效率的能源消费结构最佳化的基本思路 。最后,从基于熵的区域能源效率差异分析出发,建立了工业化对区域能源效率影响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随着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工业化进程对各区域能源效率的影响 。目 录第1章绪论1.1引言1.1.1中国能源消费状况1.1.2相关概念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2.1中国能源效率状况1.2.2中国提高能源效率的意义1.2.3影响能源效率的主要因素1.3国内外研究综述1.3.1国内研究综述1.3.2国外研究综述1.4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1.4.1研究内容1.4.2研究方法1.4.3技术路线第2章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成长的关係2.1能源与经济成长的关係2.1.1经济成长对能源的需求2.1.2能源在经济成长中的作用2.2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成长的协整与因果关係分析2.2.1协整与因果关係2.2.2能源消费与经济成长关係的实证分析2.3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成长评价2.3.1能源消费弹性係数2.3.2能源消费弹性係数的比较2.3.3能源消费弹性係数与能源强度的关係2.4本章小节第3章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3.1 技术进步与能源效率的关係3.1.1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费的历史回顾3.1.2技术进步解决能源短缺的途径3.1.3技术进步影响能源效率的机理3.2 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的实证分析3.2.1节能量与节能率3.2.2技术进步节能率测定的理论研究3.2.3技术进步节能率测定的经验分析3.3技术进步与能源价格及能源R&D投入的关係3.3.1技术进步与能源价格3.3.2技术进步与能源R&D的投入3.4 主要能耗部门节能技术措施分析3.5中国能源技术政策3.5.1美国与日本的能源技术政策3.5.2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能源技术政策3.5.3我国能源技术政策建议3.6 本章小节第4章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4.1 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效率4.1.1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成长的关係4.1.2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4.1.3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效率关係的回归分析4.2 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全分解模型4.2.1能源强度变动分解的意义及方法4.2.2能源强度变动全分解模型的建立4.2.3基于全分解模型的能源强度变动因素分析4.2.4产业结构变动节能量的计算公式4.3 工业部门结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4.3.1工业在能源消费中的地位4.3.2高能耗行业的变动分析4.3.3高能耗行业对总能源强度的影响分析4.3.4製造业产出相对规模变动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4.4 以提高能效为导向的产业结构调整4.4.1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积极发展第三产业4.4.2最佳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4.5 本章小节第5章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5.1 中国及世界能源消费结构5.1.1中国能源消费结构5.1.2世界能源消费结构5.2 中国能源效率与能源消费结构的协整分析5.2.1能源效率与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5.2.2中国能源效率与能源消费结构的协整模型5.2.3基于协整模型的能源消费结构最佳化的基本思路 5.3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最佳化的具体措施5.3.1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5.3.2加大油气开发力度,替代煤炭发挥作用5.3.3开发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比重5.4 本章小节第6章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区域能源效率差异实证研究6.1区域能源效率的差异分析6.1.1我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分布概况6.1.2基于熵的省际能源效率差异分析6.1.3 Panel data 模型的类型及识别6.1.4区域能源消费弹性係数差异6.2工业化对区域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6.2.1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变动6.2.2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6.2.3工业化对区域能源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6.3区域经济成长的差异与能源效率6.3.1区域经济成长的差异6.3.2区域经济成长差异的变动与能源效率6.4本章小节第7章结论与展望7.1结论7.2创新点7.3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工作建议附表参考文献书 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效率得到了显着的提高,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比,我国仍是能源效率较低的国家 。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国能源强度持续上升,综合能源效率下降,大量的能源消耗不仅对经济成长形成了制约,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提高能源效率是解决能源短缺、增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措施,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也提出了在“十一五”时期能源强度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显着地提高能源效率的能源战略目标 。因此,研究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目前看,学术界对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比较少,且已有文献大多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定量研究,不能够满足理论与现实的需求 。鑒于此,本书作者经过认真的调研,并在有关专家的指导和建议下着手这部着作的撰写,以期为实现中国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决策参考 。本书借鉴经济学、管理学、计量经济学、能源科学等有关理论与方法,以MATLAB、EVIEWS等作为计算工具,在分析了能源消费与经济成长关係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变动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係,弥补了此方面缺乏定量研究的空白 。本书还从区域能源效率差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工业化进程对区域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为缩小区域能源效率差异提出了相关对策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套用单整、协整以及Granger因果关係检验的方法,建立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主要类型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水电)消费量与经济成长之间的关係进行实证分析 。结论认为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成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係,也存在相互因果关係 。这一结论的含义是:一方面,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要有持续的能源供应作为保障,对能源供应可能出现的波动和短缺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并作好应对的準备;另一方面,我国在制定保护环境的能源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可能对能源消费形成的影响,以避免间接地影响我国经济成长 。煤炭消费量与经济成长之间也存在协整关係与双向因果关係,这也说明大量的煤炭消耗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同时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引发了大量的煤炭需求 。在我国煤炭消费占到总能源消费量70%以上的能源消费结构下,煤炭消费、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成长具有相同的变化关係,这也是必然的 。(2)能源效率改变是能源与基于能源的产出之间动态转变的结果 。技术对能源与产出的改变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技术对能源效率提高的贡献是技术促进了产出最大化,而使能源消费最小化,即技术使每新增加的单位产出所需求的能源量减少 。以企业最优的投资规则与最优的机器设备报废规则为切入点的分析,说明了技术进步是提高能源效率的必要条件,技术水平约束着能源效率的变化 。技术进步节能率的测算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对我国能源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基于技术进步节能率与能源价格之间的关係模型,根据“十一五”期末能源效率提高20%的目标,估算了在当前技术进步节能率下,能源价格总水平年均上涨率 。(3)产业结构变动直接决定能源消费量 。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变化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较大,第一、第三产业变化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较小 。各产业比重与能源效率的动态回归模型的建立,表明了在中国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第一、第三产业结构变动提高了能源效率,第二产业结构变动降低了能源效率 。能源强度变化的全分解模型,计算出了产业能效变动因素、产业结构变动因素以及生活用能变动因素对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份额 。结果说明,过去20多年,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决定因素是产业能效的提高,而不是产业结构调整,这样的结论虽然否定了在国内很有影响的结构调整决定能源强度的说法,但是并不是指产业结构调整不能决定能源强度 。例如,“十五”期间,能源效率的下降不仅归因于产业能效的下降,还归因于产业结构变动的方向 。三次产业能效变动与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分析说明能源强度的变化动因主要归结为第二产业能效与结构的变动 。工业部门结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最为明显,尤其是製造业、高能耗行业 。以提高能源效率为导向的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在保证能源需求量不变或者小幅度增长的前提下,调整最佳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4)虽然我国石油、天然气、水电消费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但长期以来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没有改变 。通过与世界一些国家对比,发现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所占比例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主要能源消费国水平 。通过能源效率与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消费比重的协整分析,发现除天然气、水电消费比重外,煤炭、石油消费比重都与能源效率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係 。煤炭消费比重与能源效率存在着反向关係,煤炭消费比重越大,能源效率越低;石油消费比重与能源效率存在着正向关係,石油消费比重越大,能源效率越高 。此结论为最佳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提供了基本思路 。(5)区域能源效率差异分析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成长的质量 。各地区工业化水平的差距体现了其技术进步、产业结构最佳化程度之间的差距,后者直接决定了能源效率的高低,因此区域工业化水平的差距是导致区域能源效率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Panel data协整模型估计的结果表明东、中、西部能源效率差距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业化水平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不同 。东部地区工业化水平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最为明显;中部次之;西部最小 。经济成长差距与能源效率差距的收敛性模型表明通过缩小与发达地区经济成长的差距可以提高本地区的能源效率,但经济差距越大,通过缩小经济差距来缩小能源效率差距就越困难,因此要缩小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能源效率的差距,仅仅通过经济总量的追赶是不可行的,还应该注意经济成长的质量,採取节约资源集约型的增长方式 。本书共分为7章,第1章主要介绍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第2章讨论了能源消费与经济成长之间的关係,为实现国民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和结构协调提供决策依据;第3章分析了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理,给出技术进步节能率的测算方法,提出提高能源效率的能源技术政策建议;第4章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提出以提高能效为导向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法;第5章分析了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提出以提高能效为导向的能源消费结构最佳化基本思路与具体措施;第6章分析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区域能源效率差异,提出解决缩小地区能源效率差距的方法;第7章给出主要结论,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进一步工作内容提出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