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舞


铜器舞

文章插图
铜器舞【铜器舞】铜器舞又叫“八大扇”——因主奏乐乐器为四扇大铙、四扇大鑔而得名 。该舞流传在源汇区问十乡一带,印板王、问十、董庄、草河李等村,皆有铜器会 。
基本介绍中文名:铜器舞
铜器舞又叫“八大扇”——因主奏乐乐器为四扇大铙、四扇大鑔而得名 。该舞流传在源汇区问十乡一带,印板王、问十、董庄、草河李等村,皆有铜器会 。据印板王的老艺人黄海东讲,铜器舞源于清朝末叶太平天国年间,距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 。据印板王村领舞人李明德说:开始只打铜器不舞,但有“捂”、“亮”、“撂”、“托”等手势动作 。后来,为了使表演更加热闹,增加了“跨”、“跳”、“蹉”、“跑”等步法及“穿插”、“剪子鼓”、“自转”、“急跳”、“走马灯”等调度 。分段落段,段与段之间用音乐及领舞独舞衔接,就有五十多年的历史 。另外,今天的“八大扇”是由原来的“四大扇”(两扇大铙、两扇大钹)变化来的,伴奏乐器原来只有一面小堂鼓、一面大锣,一对手钹、一面小锣,当时叫“四大件” 。现在已增加到“九大件” 。铜器舞的音乐共分七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的名称及特色,第一段:一铙;第二段:小花鑔;第三段:别子;第四段:剪子鼓;第五段:三五铙;第六段:走马灯;第七段:大花鑔 。主奏乐器是:大铙、大钹、伴奏乐器有大堂鼓、大锣、手钹、小锣等 。领舞化丑脸,头上包黄扎巾(像太平军那样),上身穿蓝褂子、白内衣,下身穿黄彩裤,腰束浅青腰带,白布补袜,黑软底革靴 。大铙演奏者化黑脸,大钹演奏者化红脸,头上都包黄扎巾,上身穿白褂子,下身穿黄彩裤,腰束浅青腰带,白布袜、黑软底靴 。主要道具是一面竹节小鼓(班鼓),一根击鼓和指挥用的竹钢小棍,是领舞兼指挥的工具 。按照问十村一带的民俗,铜器舞于冬闲在大街通衢及广场空地演出,重大节日在舞台上亦可表演,第一段,调度线较短,多用“亮”钹手势及“跨”、“换”步法,节奏稍平缓 。第二段,突出“穿插”的调度形式和大钹花齐奏手法及“跳”、“蹉”等步法 。第三段,突出“捂”、“撂”、“托”等击奏手法 。第四段,突出走“剪子鼓”的调度形式,演员在走动中表演 。第五段,突出大铙的不同击奏手法,调度线最短,表演气氛热烈 。第六段,全曲一百七十二小节,其中一百一十九小节运用“走马灯”似的调度形式表演,突出“跳”的步法和领舞“自转”的调度形式 。第七段,是全舞的高潮,动作幅度大,节奏稍快,气氛热烈,大钹加花击奏的手法,得到完美的体现 。铜器舞的表演,有着特殊的风采和韵味:第一:动律一致,分段演出;第二:领舞指挥,风趣幽默;第三:相辅相成,珠联壁合 。一九八五年四月,中国舞蹈家协会河南分会与河南省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办公室,对该舞录了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