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祭酒


国子祭酒

文章插图
国子祭酒【国子祭酒】国子祭酒,拼音guó zǐ jì/zhài jiǔ,是古代学官名 。晋武帝鹹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 。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出自晋傅鹹《赠何劭王济》诗序:“朗陵公何敬祖,鹹之从内兄,国子祭酒王武子,鹹从姑之外孙也 。”;唐张说《素盘盂铭序》:“国子祭酒韦公好游山水 。”《红楼梦》第四回:“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祭酒 。”清光绪三十二年,设学部,改“国子祭酒”为“学部尚书” 。
基本介绍中文名:国子祭酒
注音:guó zǐ jì/zhài jiǔ
解释:古代学官名
出自:《赠何劭王济》
词语解释读音【词语】:国子祭酒【注音】:guó zǐ jì/zhài jiǔ解释【释义】:唐张说《素盘盂铭序》:“国子祭酒韦公好游山水 。”《红楼梦》第四回:“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祭酒 。”清光绪三十二年,设学部,改“国子祭酒”为“学部尚书” 。古代祭祀礼仪有一种叫浇奠祭祀,就是举起酒杯、向天祝祷、洒酒于地;执行这个礼仪的人叫祭酒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国立最高学府和官府名,传授儒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礼仪就是祭祀,所以国子监的主管被命名为祭酒 。晋武帝时,始立国子学,设国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员,掌教导诸生 。延伸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 。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三国志.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司业】学官名 。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学政】学官名 。“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 。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 。《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学使即学政的别称 。《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区的学政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 。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助教】学官名 。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 。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 。《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则是一个吝啬鬼的典型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祭酒含义历史原意是德高望重的祭祀或宴会的主持人,后来引申为“特定人群的地位最尊者”,到后来,就成官名了 。总的来说,祭酒相当于同类官衔中地位最高的人 。如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 。汉魏时,曹操设军师祭酒(和军谋祭酒),是参谋人员里面的首席 。在军中相当于参谋长 。至于品级和权力,没有规定,取决于你所处的军队的品级 。曹魏时郭嘉就是军师祭酒,为第五品 。名字来历监”是政府机构的意思,国子监就是为“国之学子”而设的最高学府 。祭酒原意指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亦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 。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 。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 。清末始废 。后亦以泛称文坛、艺坛或学术界、文化界的首脑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