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五常” 仁义礼智信


儒家“五常” 仁义礼智信

文章插图
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儒家“五常” 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 , 孔子提出“仁、义、礼” , 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 , 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 , 后称“五常” 。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 , 他与五行说“金木水火土” , 古人创作的“梅花篆字”梅报五福(平安、健康、幸福、快乐、长寿)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三字经之中的“曰仁义 , 礼智信 。此五常 , 不容紊 。”
基本介绍中文名:仁义礼智信
提出人:儒家“五常” , 孔子
延伸人:孟子、董仲舒
扩充:“仁、义、礼、智、信”
构成及发展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 , 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 , 曰:“仁者人(爱人)也 , 亲亲为大;义者宜也 , 尊贤为大;亲亲之杀 , 尊贤之等 , 礼所生焉 。” 仁以爱人为核心 , 义以尊贤为核心 , 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
儒家“五常” 仁义礼智信

文章插图
仁义礼智信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 , 构成四德或四端 , 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 , 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 “性善说” , 曰:“恻隐之心 , 人皆有之;羞恶之心 , 人皆有之;恭敬之心 , 人皆有之;是非之心 , 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 , 仁也;羞恶之心 , 义也;恭敬之心 , 礼也;是非之心 , 智也 。仁义礼智 , 非由外铄我也 , 我固有之也 , 弗思耳矣 。” (《孟子·告子上》)董仲舒又加入“信” , 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 , 号“正常” 。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