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奥古斯丁·库尔诺( 二 )


安东尼·奥古斯丁·库尔诺

文章插图
安东尼·奥古斯丁·库尔诺古诺模型古诺模型是由法国数学家、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安东尼·奥古斯丁·库尔诺(Antoine Augustin Cournot, 1807-1877)在1838年出版的《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古诺模型
安东尼·奥古斯丁·库尔诺

文章插图
古诺模型古诺模型(The Cournot Model),又称古诺双寡头模型(Cournot duopoly model),或双寡头模型(Duopoly model),古诺模型是早期的寡头模型 。古诺模型是一个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该模型也被称为“双头模型” 。古诺模型的结论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寡头厂商的情况中去 。他是第一位把数学方法运用到经济学分析当中的经济学家 。因此常被学界认为是数理经济学的鼻祖 。同时他也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先驱者之一 。在生前他的理论没有受到重视,他的开创性工作直到他去世后,杰文斯、马歇尔和费雪继续他的工作时才引起重视 。库尔诺是第一位提出完全垄断、双头垄断和完全竞争的精确数学模型的经济学家 。古诺模型假定一种产品市场只有两个卖者,并且相互间没有任何勾结行为,但相互间都知道对方将怎样行动,从而各自怎样确定最优的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古诺模型又称为双头安东尼·奥古斯丁·库尔诺
安东尼·奥古斯丁·库尔诺

文章插图
安东尼·奥古斯丁·库尔诺垄断理论 。古诺模型分析的是两个出售矿泉水的生产成本为零的寡头垄断厂商的情况 。古诺模型的假定是:市场上有A、B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它们的生产成本为零;它们共同面临的市场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A、B两个厂商都準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A、B两个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即每一个厂商都是消极地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已确定的产量 。古诺模型的价格和产量决定可用图8-16来说明 。博弈论安东尼·奥古斯丁·库尔诺的古诺模型在博弈论中广泛套用 。对博弈论的零星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甚至更早,瓦德格拉夫(Waldegrave)1713年就提出了已知最早的双人博弈的极小化极大混合策略解,伯特兰德(Bertrand)在1883年提出了寡占市场价格竞争的博弈模型 。而在现代经济学和博弈论经常引述的经典文献当中,古诺模型无疑是最早包含博弈思想的经典文献 。古诺在1838年关于两个寡头通过产量决策进行竞争的模型是早期博弈论研究的起点 。可惜的是,库尔诺并没有使用“博弈(Game)”一词,并且在后来的研究中也没有使用博弈的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更没有从模型中进一步发展出一般的经济理论 。虽然从19世纪中期开始就有关于博弈问题的零星研究,并且出现过许多伟大人物的伟大开创,比如像1881年埃其沃斯(Edgeworth)提出的“契约曲线”概念,是后来博弈论重要解概念“核”的特例;1883年伯特兰德提出的通过价格进行博弈的寡头竞争模型,与古诺模型有奇趣同工之妙 。奇默罗在1913年提出的关于象棋博弈的定理是博弈论的第一个定理,等等这些,为博弈论的系统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使博弈论真正的成为关注的焦点是以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1944年出版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为标誌,使博弈论真正成为一门研究学科 。博弈论开始迅速蓬勃发展起来,涌现了像纳什(F. J. Nash)、海萨尼(J.Harsanyi)、塞尔滕(R.Selten)、弗得伯格(D.Fudenberg)和泰勒尔(J.Tirole)等博弈论专家,并且他们很好的把博弈论套用于经济学中 。1994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学院把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纳什(F. J. Nash)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海萨尼(J.Harsanyi)、德国波恩大学的塞尔滕(R.Selten)三位研究者 。学者语录“巧合”它的最着名的定义是哲学家奥古斯丁·库尔诺奥古斯丁·库尔诺(Augustin Cournot,1801~1877),法国经济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 。——译注所下的 。他认为“巧合是两组无联繫的原因的相遇” 。我们可以通过库尔诺所举的例子来阐明这一构想:饥饿令我走出家门到麵包店去,同时,雨水使得正在盖屋顶的工人手中的一片瓦滑落下来,这个瓦片掉到了我的头上 。这件事情是出于 “巧合”,因为我在街上的原因和瓦片滑落的原因之间没有关联性 。然而, 这个定义反映了无关联性概念的定义本身也难以得到明确 。在一个绝对决定论的领域里,绝对的无关联性是否存在呢?(在一个起源于宇宙初期并遵守无缺陷的决定论的宇宙观中,没有任何一个粒子是与其他粒子互不相关的 。) 人物评价安东尼·奥古斯丁·古诺是第一位打入经济学界的真正数学家 。1833年,古诺开始出任法国里昂大学的数学教授,还曾担任过数学学院的院长职务 。他有两位几个世纪前是、再过几个世纪之后仍然是大名鼎鼎的数学家老师,一位是拉普拉斯(Laplace),另一位是泊松(Poisson) 。他的第一本学术着作写的是机率论,而接下来马上就将研究对象由数学转移到了经济领域,并运用其娴熟的数学分析方法于1838年写出了他的第一本经济类学术专着《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之研究》(Recherches sur 1es principes mathematiques de 1a theorie des richesses) 。从而后人们就把1838年定为数理经济学派崛起的年头 。这是一本研究水平极高的着作,超越了当时研究经济学的学者的普遍水平,又加之是法文版,因此,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 。但一经人们发现,便一致被推崇为数理经济学派的先驱者 。至于是被哪一位经济学家先发现的,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直到英国的杰文斯最终发现了这本古诺的着作,并将其介绍给了同行们;另有一说是其法国同胞、且其父与古诺同年同窗同名又几乎同教名的勒翁·瓦尔拉斯在成名之后,将古诺的早年着作向大家作了介绍 。库尔诺加总定律:(价格自弹性+1)与价格互弹性的加权和为零,权数是消费支出份额 。由于库尔诺的超前性,大多数研究经济的人搞不懂他的着作,使库尔诺大为失望 。直到25年后的1863年才出版了他的第二本经济学着作《财富理论之原理》(Principes de la théorie des richesses),使用所谓的文字语言专门来解释他的第一本着作 。库尔诺的伟大贡献在于他首先建立了正确的市场与价格理论,并且明确指出了根据年度资料建立起的消费函式本身是经验性的而非先验性的 。因此,库尔诺又被认为是计量经济学的先驱 。库尔诺对现代经济学的贡献直到其死后80年才被全面地肯定 。数理经济学派对经济学发展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几乎所有的理论与实际套用之间都有着不易跨越的鸿沟 。一般而言,所有的经济理论特别是数理经济学理论,都会设定许多的前提条件,理论与模型都是在这些前提条件之下展开的 。不同的前提条件代表着研究者认识事物的不同角度、研究对象的不同侧重以及研究方法的不同要求,因而也就会导出不同的结论和结果 。而这正是数理经济学派饱受攻击的地方,因为有许多的理论的前提条件与现实都存在着明显的出入 。然而,经济学研究正是这样一点一滴地取得着进步 。先是假设一些严格的条件,得出套用性较差的较强的结论;然后逐一地将条件减弱再得出套用性较好的较弱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