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庄永音法鼓会


杨家庄永音法鼓会

文章插图
杨家庄永音法鼓会【杨家庄永音法鼓会】法鼓是天津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娱乐活动 。法鼓是天津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娱乐活动 。原是一种佛教法器的名称 。
基本介绍中文名:杨家庄永音法鼓会
外文名:yangjiazhuangyongyinfaguhui
类别:鼓会
地点:杨家庄
信息杨家庄永音法鼓会省级 Ⅱ-2
杨家庄永音法鼓会

文章插图
简介法鼓是天津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娱乐活动 。原是一种佛教法器的名称,鼓形体积较大,鼓面蒙江豚皮 。传说首倡人是清朝康熙年间天津西头大觉庵的一位和尚,距今有300年左右,他将佛教里的音乐,剔出宗教因素,创造了一些鼓牌子,传教于附近的村庄,建立法鼓会,在年节喜庆日出会表演 。相传天津法鼓的极盛时期是上世纪20年代前后,当时全市有法鼓会90多个(不包括天津郊县的法鼓会) 。永音法鼓会坐落在天津市河西区挂甲寺街的杨家庄 。永音法鼓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流传至今约有200多年的历史 。
杨家庄永音法鼓会

文章插图
表现形式永音法鼓出会,表现的是太子出游的盛况场面,一般情况下出会的人数在40人左右,一行中分“文场”、“武场” 。文场挑担(主要肩挑茶炊、龙梢、点心箱、衣饰箱等十余挑),轻柔慢步、起伏有序、款款而行,武场(主要使用大鼓、钹、铙等乐器)表演节奏紧凑、情绪激昂、气氛爆裂 。文场器具和装饰大多是玻璃镶嵌,饰有彩绘、镂花浮雕等图案,雕刻精緻 。各种道具、器械、装饰都是成双、成对、成套 。行会仪式:会标开路,子旗护卫,门旗前导,纛旗殿后,九龙灯昂首其间;设摆则对称排列,层次分明,整齐有序;如在夜晚,灯火通亮,更具神奇魅力 。武场钹、铙等乐器在法鼓曲牌、曲谱的伴奏下,上下翻飞,左右开弓,缠头裹脑,海底捞月 。打击乐器演奏的有:富贵图、阴阳鱼、对联、四时如意、八卦图、绣球等六种曲牌 。“永音法鼓”是天津市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艺术奇葩,深深扎根于民间,是增进乡情和友谊的桥樑和纽带 。杨家庄永音法鼓法鼓一词源自佛教,是指法堂上做法事时专用的鼓 。不过,天津法鼓经过几百年的沉澱,早已褪尽了宗教色彩,演化为民间一种纯粹的游艺民俗 。坐落在挂甲寺街的杨家庄永音法鼓老会和庆音法鼓銮驾老会,有着200多年的历史,是天津两道传统民间花会 。其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设定的摆设主要包括:软对、硬对、高照、茶炊、茶食箱、点心梢等道具,这些器具和装饰大部分都是用玻璃镶嵌,饰有彩绘、浮雕、镂花,做工精细,造型精美,并装饰有多家流派的字画 。每件道具都是成双成对、成套,并配有与之相配套的木友架等 。设摆时,对称排列,整齐有序,如在夜晚,华灯初上,灯火通明,更具神奇魅力,颇为壮观 。其武场,俗称“家什场”,表演道具主要有:鼓、铙、钹、鑔歌、铛裆 。鼓为五音之首,这些乐器在万乐之首“鼓”的统领下,按曲谱、词牌各司其职,表演时,鼓、铙、钹默契配合,鼓乐齐鸣,颇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壮观之势 。历经沧桑,几度坎坷,在民间艺术家的精心保护下,法鼓的民间古韵今犹在 。这些历史瑰宝多年来在几十名花甲、古稀老人的精心保护下,时而进行一些演出,但缺乏后继之人 。庆音法鼓老会年逾七旬的老会长扬奎举说:“津门法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全体会员正在积极按照国家‘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抢救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也希望能採取办培训班等形式,培养一批新人,以使民族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