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三摩地【三摩地】三摩地又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三幺地、三昧地等 , 华译为定 , 即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 。三摩钵底又称三摩钵提、三摩拔提、三摩跋提 , 是禅定的一种 。佛在《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说:“若诸菩萨唯观如幻 , 以佛力故 , 变化世界 , 种种作用 , 备行菩萨清净妙行 , 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 , 此菩萨者 , 名单修三摩钵 。
基本介绍中文名:三摩地
外文名:Samadhi
又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昧地等
属:梵语
梵音:Samadhi
三摩地梵语直译Samadhi , 梵语直译为:合神/合一 。含义是:意识结合到一起、绑定到一起 。旧译:三摩地、定 。“合神”有两级:1)有想合神:有显意识思想 。(旧译:有寻有伺)2)无想合神:无显意识思想 , 只有潜意识习惯 。(旧译:无寻有伺)“无想合神”有两级:1)有种子合神:有潜意识习惯/业力种子 。(旧译:无寻有伺)2)无种子合神:无潜意识习惯/业力种子 。(旧译:无寻无伺)现佛教含义显扬二卷六页云:三摩地者 , 谓已转依者 , 心住一境性 。十一解二解 如三三摩地中说 。三解 瑜伽三卷七页云:三摩地云何?谓于所观察事 , 随彼彼行 , 审虑所依心一境性 。又云:三摩地作何业?谓智所依为业 。四解 瑜伽十一卷三页云:三摩地者:谓于所缘 , 审正观察 , 心一境性 。
文章插图
五解 瑜伽五十五卷三页云:三摩地云何?谓于彼彼境界 , 随顺趣向;为审虑依心一境性 。三摩地为何业?谓智所依为业 。六解 瑜伽六十三卷八页云:问:何因缘故 , 说诸静虑 , 名三摩地?答:于所知事同分所缘一切影像 , 平等平等 , 任持心故 。七解 五蕴论二页云:云何三摩地?谓于所观事令心一境 , 不散为性 。八解 广五蕴论五页云:云何三摩地?谓于所观事心一境性 , 所观事者 , 谓五蕴等及无常苦空 , 无我等心一境者 。是专注义与智所依为业 , 由心定故 , 如实了知 。九解 杂集论一卷十一页云:三摩地者:于所观事 , 令心专一 , 为体;智所依止为业 。令心专一者:于一境界 , 令心不散故 。智所依者:心处静定 , 知如实故 。十解 俱舍论四卷三页云:三摩地 , 谓心一境性 。十一解 界身足论上二页云:三摩地云何?谓心住、等住、现住、近住、不乱不散、摄持、寂止、等持、心一境性 , 是名三摩地 。史料记载“三摩地 , 就是那不生不灭 , 不增不减之处 。”在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死请柬》一书中 , 第一章——中国禅的形态种种<那是一只野狐狸文中>.惠能的一个弟子南阳慧忠是当时的国师 , 后来有个有神通的“大耳三藏”到京城来 , 被传得很神异 , 慧忠便被请去试试这大耳三藏的真伪 。他问大耳三藏:“我的心在哪里?”大耳三藏说;“你是一国国师 , 为什幺在天津桥上看猴戏?”慧忠说:“对 。”然后入定了一回 , 问:“现在我的心在哪里?”大耳三藏说:“现在在江边看赛舟 。”慧忠说:“是 。”然后深入禅定 , 又问:“我的心在哪里?”大耳三藏回答不上来 。慧忠说:“你这狐狸精!”便让人把他驱逐出长安了 。据说此时慧忠的心在三摩地 , 就是那不生不灭 , 不增不减之处 , 野狐的道行到不了那里 。这个故事不知道是怎幺传下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