惕

文章插图
【惕】惕 , 戒惧;惊慌不宁 。《灵枢·本神》:“怵惕思虑者则伤神 。”《素问·诊要经终论》:“秋刺春分 , 病不已 , 令人惕然欲有所为 , 起而忘之 。”《素问·阴阳脉解》:“闻木音则惕然而惊 , 钟鼓不为动 。”
基本介绍中文名:惕
拼音:tì
注音:ㄊㄧˋ
五笔:NJQR
基本信息拼音:tì注音:ㄊㄧˋ五笔:NJQR郑码:UKRO , U:60D5 , GBK:CCE8笔画数:11 , 部首:忄 , 笔顺编号:44225113 533基本释义惕戒惧 , 小心谨慎:警~ 。~惧 。~~ 。~厉(心怀戒惧 。亦作“惕砺”) 。疾速:“一日~ , 一日留” 。详细释义惕〈动〉形声 。从心,易声 。本义:害怕,放心不下同本义惕,惧也 。――《玉篇》惕,敬也 。――《说文》夕惕若厉 。――《易·乾》 。郑注:“惧也 。”岂不使诸侯之心惕惕焉 。――《国语·楚语》 。注:“惧也 。”无日不惕,岂敢忘职?――《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行人皆怵惕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愧惕惭惧 。――唐·李朝威《柳毅传》又如:惕息(忧心戒惧,不敢喘息 。形容恐惧到了极点);惕惕(忧心戒惧;忧劳);惕 虑(戒慎谋虑);惕心(心有所惧)忧伤血去惕出 。――《易·小畜》 。虞注:“忧惕tì担心 , 小心谨慎:提高警~ 。常用词组1. 惕厉 , 惕励tìlì,tìlì[be on guard against;be vigilant] 警惕,戒惧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 。——《易·乾》日夜惕厉,思自降损,居不求安,食不念饱 。——《后汉书·马皇后纪》2. 惕惕tìtì[be full of trouble;fear] 忧劳;恐惧古籍解释康熙字典〔古文〕惖《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他历切 , 音剔 。《说文》敬也 。从心易声 。怵惕也 。忧也 , 惧也 。《尔雅·释训》惕惕 , 爱也 。郭注诗云 , 心焉惕惕 。韩诗以为悦人 , 故言爱也 。疾也 。《吴语》一曰惕 。《注》疾也 。疾速之疾 。《说文》或作悐 。《前汉·王商传》无惕悐忧 。《集韵》亦作𢡕𢞫 。叶汀药切 , 音托 。《扬子·太𤣥经》心惕惕 , 足金舄 , 不志沟壑 , 舄音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