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目前能够确认的泗州城马面遗蹟仅有一处,分布于西城垣的中部偏北处,平面约呈长方形,与主城垣组合成一个“凸”字形平面结构 。马面凸出部分南北长约26米,东西宽约20米,其南、西、北面砌筑石条包墙,中部填筑灰黄色夯土,与主城垣连为一体 。古汴河遗蹟位于北城门西侧和香华门西侧之间,呈南北走向 。河道平面呈长条形,南北分别穿越南、北城垣,河面开口东西宽约50米,开口距地表深5.5米,河内堆积之上部3.5米主要为晚期沙土沉积,钻探最深深度在11.5米以上,其中3.5米以下堆积有黑色泥炭层,含大量腐殖物;或为灰色淤积层,质地细软,内含少许贝壳、腐殖物以及少量破碎的青花瓷和宋代青白瓷等残片 。街道共探出4条,其中东西向1条,南北向3条 。东西向街道为连线东、西城门的主要街道 。此路东部以石块铺筑为主,西部以碎砖石铺筑为主 。2条南北向街道分别位于汴河的东西两岸,距地表深约5.5米 。其中汴河东岸的道路(L3)为穿越香华门与北门的主要干道,路面宽约8米,为土路,质地紧硬,土色变化较频繁,有百叶状层次感,上部路土内含砂粒较多,钻探至8米深处因土层过于坚硬而无法下钻 。南北街道(L4)位于古汴河西岸,路面距地表深约8米 。道路宽约8米,由于该路为石块铺筑,故厚度无法探出 。另外,在此道路的上部、距现地表深约5米处遗有一条晚期道路,宽约5米 。在古汴河以西、靠近东西向主要街道北侧範围内钻探发现3片大型建筑区 。这些建筑区分别分布于现沿河村4组村庄东、西两端及中部,编号由东向西分为1号、2号和3号 。1号建筑区位于沿河村4组村庄的东端,平面东西长约171米,南北宽约134米,总面积约23000平方米,地下发现有建筑遗存 。2号建筑区位于沿河村4组村庄的中部,距1号建筑区西约195米 。建筑区平面南北长约110米,东西宽约56米,面积约6100平方米,此範围的四周遗有石砌墙体,墙体保存最高2米,宽约1米,距现地表深约2米 。该区地下发现有建筑遗存 。其中在中部偏北的範围内深约2米处有一大片砖石遗蹟 。3号建筑区位于沿河村4组的村庄西端,距2号建筑区西约55米 。建筑区平面东西长87米,南北宽约83米,面积约7100平方米,地下发现有建筑遗存 。钻探发现的这些建筑区与明万曆年间《帝乡纪略》所附“古泗州城图”中的建筑分布比较吻合 。据有关迹象推测,2号建筑区有可能是“大圣寺”所在位置 。在泗州城遗址的钻探和探沟试掘过程中,出土了一批陶瓷片和砖石标本 。陶瓷标本的年代最早为唐代,最晚为明末清初,与泗州城的建造及使用年代大体吻合 。陶瓷片类型包括青花瓷、青白瓷、白釉瓷、青釉瓷、酱釉硬陶和红陶片等 。
文章插图
依据钻孔及探沟试掘资料分析,与城垣相关的遗蹟主要分宋代和明代 。从探沟中的夯土堆积被后期砖、石包墙打破的迹象及夯土中出土遗物的时代最晚到宋代的现象看,被砖、石包筑的夯土城垣大部分应为宋代时期所筑 。而砖、石合砌的包墙既打破宋代时期的夯土城垣,其用砖的规格又与南京明代城垣用砖规格基本一致,两者使用的黏接剂和黏接方法也大体相同 。根据出土遗物最晚为清代早期分析,该城废弃的準确时间应为清康熙年间泗州城被洪水淹没之后 。盱眙古泗州城遗址是我国罕见的保存完整城市形态和结构的中古时代的城市遗存,其考古工作对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城市生活、淮河文化和运河文化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本阶段调查勘探的最大收穫是:一、通过考古学方法,较为準确地肯定了古泗州城的结构布局,为将来进一步开展泗州城考古及泗州城遗址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奠定了基础 。二、古汴河河道的发现及城垣勘探中发现的早于明代的遗存,为研究古泗州城的历史变迁及唐宋时期南北大运河史提供了重要线索,对今后进一步探明古泗州城的结构和古汴河与淮河结合区的历史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三、城址範围内发现的街道遗蹟、3片大型建筑区等,为今后进一步寻找泗州城内的重要建筑空间提供了工作基础 。遗址开发古泗州城不是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垮,而是日积月累的洪水淹没,因此泗州城下的建筑根基、街道布局都保存完好,是中国惟一一个灾难性古城遗址,它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了清代的城市状况,被称为中国的“庞贝古城” 。
- 日本摇滚乐队 wands
- 饶道庆
- 小天花粉
- 日本动漫《银魂》中人物 神威
- 套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
- 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
- 铸造合金及耐磨材料
- 禁宫花
- 《青春有你》原创歌曲 I remember you
- 更年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