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去世 。因为*的突然,被归入了“暴亡”行列 。关于他的*因,各种说法都有,民间小说野史更是以此为题材描绘出了种种生动逼真的故事 。
故事本身其实没有确切的证据,关键在于一位大清皇帝*后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传闻,仅仅凭着民间的小说家或是几个政敌就能掀起这么大的浪吗,不要忘了,在封建社会,任何一种关于皇帝的言论都面临着诛灭九族的生*考验 。
那么另外一种可能性会更大,就是雍正皇帝的统治严酷,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的政策,损害了众多*僚集体的利益,因而被冠上了种种恶名 。
要说雍正这皇帝当的真是不轻松,受苦受累不说,精神上还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从登上皇位那一天开始就和谣言相始终,人们也热衷于添油加醋的传播雍正的篡位和兄弑弟谣言 。这一切的真凶就是雍正近乎苛刻的政策,他让方方面面的人感到了紧张、重负和恐惧 。
换句话说,雍正是结结实实的得罪了很多人,概括一下有几个方面 。
整顿吏治
雍正一上台就大刀阔斧的整顿吏治 。他成立会考府,就是对*员财政进行审计,审计出问题就被严肃处理,譬如说户部亏空了二百多万两银子怎么办?想吃霸王餐,贪完就脚底抹油那是门都没有,凡是有关的堂*,在任的、离任的一律退赔 。
这是一个狠招,所以此例一出,对*场的腐败风气给予了很大的震动 。国库也比康熙的时候更加充裕了,有学者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清朝早已衰亡 。”但是那些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不敢拿的贪*也就恨得*痒痒,巴不得这种主子早点被谣言咒* 。
设立*机处
雍正之前*事方面的大事是由议政处来处理的,行政方面内阁处理 。雍正在议政处和内阁之外又设立了*机处,*机大臣开始只有二三人,后来多到八九人,*机大臣直接对皇帝负责,权力在内阁之上,大大强化了君主专制 。而同时,权臣的权力被削弱了,各种“方便之处”当然也就没有了 。
密折制度
密折制度也不是雍正原创的,早在顺治晚年就有,康熙的时候就很多了,康熙的时候,有资格上密折的大约就一百多人,雍正将他发扬光大,人数增加到了1200多人,这就扩大了信息的来源 。
密折不通过内阁就直接呈给了皇帝,雍正的批示也直接发还到了本人 。但是不可否认,这种鼓励*员互相检举的形势搞得人心惶惶,其副作用和明朝的恐怖组织锦衣卫不相上下,所以满朝*员敢怒不敢言 。
摊丁入亩
这是雍正赋税改革的一个大手笔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都要交人头税,雍正实行改革,将人头税摊入土地,地多的多交,地少的少交,无地的不交 。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阶级 。
那些有钱有权发言的人掌握着舆论的权力,而那些贫民百姓得到好处想歌功颂德也没地方去 。但是这项政策也滋生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刺激人口增长,康熙五十年以后,老爷子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到了乾隆的时候,中国人口已有3亿,道光的时候达到了4亿 。
废除贱籍
清朝沿袭了明朝的户口制度,有*籍和民籍,民籍就是士农工商 。而贱籍就是贱民,不属于士农工商,他们不能读书,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世世代代身份不能改变 。
这些贱民身份很低下,从事一些人们看不起的工作,雍正下令将贱籍编为民籍,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但是这些贱民捞到了好处没用,他们不会写字,不会著书,不懂炒作,顶多就是在家烧烧高香,拜拜雍正罢了 。而那些恨雍正的可就不一样了,贱民原本是他们的奴役,现在自身利益受到损害,他们自然要通过各种方式暗中攻击诋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