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


岐伯

文章插图
岐伯岐伯,中国上古时期最有声望的医学家,道家名人,精于医术脉理,名震一时,后世尊称为“华夏中医始祖”“医圣” 。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关于他的籍贯说法不一 。
【岐伯】今传《素问》基本上是黄帝询问,岐伯作答,以阐述医学理论,显示了岐伯高深的医学造诣 。中国传统医学素称“岐黄”,或谓“岐黄之术”,岐伯当属首要地位 。
基本介绍本名:岐伯
所处时代:上古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岐山
主要成就:尝味百草,合着内经
信仰:道家
人物生平岐伯是中国上古时代最着名的医生,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关于他的籍贯有不同的说法,除了陕西岐山说,还有甘肃庆阳说,四川盐亭说 。一般认为,岐伯是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人 。岐伯从小善于思考,有远大的志向,喜欢观察日月星辰、风土寒暑、山川草木等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 。还懂音乐,会做乐器,测量日影,多才多艺,才智过人 。后见许多百姓死于疾病,便立志学医,四处寻访良师益友,精于医术脉理,遂成为名震一时的医生 。宋《路史》载:“古有岐伯,原居岐山之下 。黄帝至岐见岐伯,引载而归,访于治道 。”南宋纪传体通史《通志》载:“岐氏,周故都也,今凤翔岐山是也 。太王居之,至文王始迁于丰,其支庶留岐,故为岐氏 。又古有岐伯,为黄帝师 。”黄帝西至于小崆峒(今岐山“孔头沟”的方言转音)问道,见西北雍州(今凤翔岐山)长者鹤髮童颜,健步如飞;少者肌洁容美、俊逸潇洒,问后方知是神医岐伯之功 。遂在岐地寻访有道之人,访贤时发现了很有才能的岐伯,于时黄帝就恭请岐伯为臣,贵遵为天师,谋讨济世通途,帮助他治理天下 。《史记·孝武本纪》载:“公玉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鉅、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帝王世纪》载:“岐伯,黄帝臣也,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治医病,经方《本草》、《素问》之书鹹出焉 。”从上述古文献记载可见,远古时确有岐伯其人,他同黄帝合着了医书《素问》、《灵枢》,合称《黄帝内经》,开闢了中医着述之先河 。其内容多以他与黄帝答问的体裁写成,所以,记载“岐伯”的最早的文献是《黄帝内经》 。
岐伯

文章插图
《黄帝内经》中医学素称“岐黄”或谓“岐黄之术”,岐伯当属首要地位,不少学者对这种观点持肯定的意见 。人物贡献医学贡献褚征《褚氏遗书》载:“素问者,黄帝与岐伯、鬼臾区、伯高、少师、少俞、雷公六臣平素问答之书,即《本纪》所谓咨于岐伯而作《内经》是也 。此书出于岐伯者多,故本纪不及诸臣耳 。”岐伯是上古时期着名的医学家,他在医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1、创立中医学基本理论:岐伯之名、生平事迹鲜见史册 。且黄帝时代已经有尊卑贵贱的划分,岐伯为黄帝之臣,后世却称“岐黄之术”,将其名列黄帝之前,而这种称法居然能一直沿用数千年,显然不合常规 。以此理推论,《内经》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的最初构建者是岐伯,《难经注疏》、《皇汉医学》均言,《内经》乃“昔者岐伯以授黄帝”,肯定岐伯的创立之功 。
岐伯

文章插图
岐伯《汉书·艺文志·方技》在列数古代着名医家时说:“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 。”原始公社后期(约公元前21世纪),游徙于黄河流域的各氏族部落,为原居于陕西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所统一,奠定了华夏族的历史基础 。这些氏族此前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得以更便利的交流、融化、整合,出现多项发明创造,岐伯构建《内经》的基本理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已具备 。《内经》以《易》学思想统领全书,“《易》是畜牧转化到农业时代”的精神产物,其时处于变革时期,故《易》之思想多变 。岐伯承《易》之哲学思想,吸收消化炎帝、神农以来的医学知识,加上自己的医学实践,又与同时代医家如雷公等探讨切磋,整合创新,形成了《内经》的基本理论框架 。由于已成体系,故岐伯的学说能代代相传,其传承脉胳清晰可辨 。《皇汉医学》、《难经疏注》曰:“昔者岐伯以授黄帝,黄帝历九师以授伊尹……历经汤、太公、文王、医和,秦越人始成章句,以授华佗 。”在传承过程中,又经历代医家丰富完善,遂在战国秦汉间正式成书 。后人感念岐伯的首创之功,将其置于黄帝之前,称中医之术为“岐黄之术”,以彰其功,以示不忘 。2、开创中国医学着述先河:《黄帝内经》以《易学》哲学思想统领全书,阐明了阴阳五运六气说和脏腑经络说,包括了人的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系统及其相互关係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药物学以及治疗原则最经典的医学典籍,其内容涉及天文、曆法、气象、地理、生物、农艺、哲学等方面的知识,是中国首部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中医典籍 。3、创立中医针炙学理论和人体按摩学:现存的历史典籍中託名岐伯的主要着作约有8种,有《汉书·艺文字》载《黄帝岐伯按摩》十卷;《隋书·经典志》载《岐伯经》十卷;《新唐书·艺文志》载《岐伯炙经》一卷等 。内容主要涉及针炙、按摩、藏象等 。4、创立中药学:岐伯尝百草、辩药性总结临床经验,辩证施治创方剂 。记载古代药物的製作《神农本草经》,收药物365种,共记载植物、动物、矿物和酿造的饮料食品及少数化学製品等,因以草药居多,故有此称 。5、创立中医养生理论:《黄帝内经》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主张治病要从病根着手治“未病”,治乱要从“乱”的源头治起,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等理论 。创导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起居有常,卫生合理等养生之道 。6、创立生命哲学的国学基础:岐伯以人的生命即:生老病死为中心,研究了人的生命与天文、地理、周围环境、心理、历史等方面的辩证关係,集中体现于《黄帝内经》一书中,是人的生命的百科全书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自序说:“黄帝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而《内经》作矣 。”晋时皇甫谧《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序称:“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师、少俞之徒,内考五脏六腑,外综经络、血气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之性命,穷神极度,而针道生焉”,都阐明了这一点 。文化贡献《隋书·音乐》载:东汉明帝时,乐有四品,“其四日短箫铙歌乐,军中之所用焉 。黄帝时岐伯所造,以建武扬德,讽敌励兵” 。《资治通鉴》云:“黄帝命岐伯(北地人)作镯铙、鼓角、灵髀、神钲以扬德而建武 。”《通鉴外记》云:“(黄)帝以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寒暑荡之于外,喜怒攻之于内,夭昏凶札,君民代有,乃上穷下际,察五色,立五运,洞性命,纪阴阳,咨于岐伯而作《内经》,夏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脉;巫彭、桐君处方饵,而人得以尽年” 。这些记载都说明上古时期有岐伯其人,是着名的医学家 。他尝味百草,主管医药,不但懂医,博学多才,而且通晓音律,作了镯铙、鼓角、灵髀、神钲等乐器,用以弘扬黄帝的武德 。着有《经方》、《本草》、《岐伯针经》《外经》等书 。着作据有关史志书目记载,託名岐伯的着作约有8种:1.《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岐伯按摩》十卷;2.《隋书·经籍志》载《岐伯经》十卷;3.《新唐书·艺文志》载《岐伯灸经》一卷(《宋史·艺文志》则载为《黄帝问岐伯灸经》);4.《宋史·艺文志》载《岐伯针经》一卷;5.《通志·艺文略》载《黄帝岐伯针论》二卷; 6.《通志·艺文略》载《岐伯精藏论》一卷;7.《崇文总目》载《黄帝岐伯论针灸要诀》一卷(《宋史·艺文志》则载为《岐伯论针灸要诀》);8.《竹堂书目》载《岐伯五藏论》 。以上诸书皆已佚,仅存书目,因此只能从书名知其与岐伯有关,内容主要是针灸,另外有按摩、藏象等,而不能确定为岐伯所着,因为古代“世俗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淮南子·修务训》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所以託名岐伯的医书,可能也是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 。人物评价张隐庵《黄帝经世素问合编》:“天师,尊称岐伯也 。天者,谓能修其天真;师乃先知先觉也 。言道者,上帝之所贵,师所以传道而设教,故称谓曰天师” 。史书记载《史记·孝武本纪》《资治通鉴》《隋书·音乐》《通志》后世纪念岐伯庙《庆阳县誌·坛庙》载:“岐伯庙,在县城南 。”据《辞海》:北地,郡名,战国秦置 。泊所在义渠,西汉移治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 。岐伯宫地处川北盐亭茶亭古镇西街口回龙山、距盐亭县城49公里 。山足与莲花湖相通,水陆码头相连、坐车或乘船都能到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