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向阳,无畏伤悲


心若向阳,无畏伤悲

文章插图
心若向阳,无畏伤悲【心若向阳,无畏伤悲】《心若向阳,无畏伤悲》是2012年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林徽因 。
基本介绍书名:心若向阳,无畏伤悲
作者:林徽因
ISBN:9787564060268
类别:文学 > 文集
页数:308
定价:30.00元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心若向阳,无畏伤悲》选录了民国才女林徽因的部分代表性经典作品 。每位民国才女都各具特色,各有特长 。单个作家作品结集为1~2本,均为各位民国才女的代表作品,或是已广为流传,或是被历史遗漏的明珠 。林徽因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民国才女,其情感经历、文采才干与绝代风华都一直吸引着广大读者 。读者不仅可以从这套书当中欣赏到作者的文字,更能随着文字真切感受作者当时的内心与生活,还可以在阅读中了解民国时期的社会状态,接受民国特色的文艺薰陶 。作者简介
心若向阳,无畏伤悲

文章插图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 。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
心若向阳,无畏伤悲

文章插图
林徽因:女诗人、建筑学家 。原名徽音 。福建闽侯人 。1919年父去英国,1921年回国 。1923年赴美国留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后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 。1928年回国,参与创办文艺刊物《绿》 。1930年后在东北大学、燕京大学任教 。30年代从事诗歌创作,为新月派成员之一 。主要作品有:小说《九十九度中》,散文《窗子以外》,剧本《梅真和他们》 。建国后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 。编辑推荐民国才女,穿着旧式旗袍却读着新式文章的女人,她们有着非凡的经历,都是令人遐想的风流人物,《心若向阳无畏伤悲》用文字原滋原味地展示民国风情!民国时期的独特韵味,民国才女的内心情感,带领读者感受那个混杂着战火与繁华的年代 。前言钟绿钟绿是我记忆中第一个美人,因为一个人一生见不到几个真正负得起“美人”这称呼的人物,所以我对于钟绿的记忆,珍惜得如同他人私藏一张名画轻易不拿出来给人看,我也就轻易的不和人家讲她 。除非是一时什幺高兴,使我大胆地、兴奋地,告诉一个朋友,我如何如何的曾经一次看到真正的美人 。很小的时候,我常听到一些红颜薄命的故事,老早就印下这种迷信,好像美人一生总是不幸的居多 。尤其是,最初叫我知道世界上有所谓美人的,就是一个身世极凄凉的年轻女子 。她是我家亲戚,家中传统地认为一个最美的人 。虽然她已死了多少年,说起她来,大家总还带着那种感慨,也只有一个美人死后能使人起的那样感慨 。说起她,大家总都有一些美感的回忆 。我婶娘常记起的是祖母出殡那天,这人穿着白衫来送殡 。因为她是个已出嫁过的女子——其实她那时已孀居一年多——照我们乡例,头上缠着白头帕 。试想一个静好如花的脸;一个长长窈窕的身材;一身的缟素;借着人家伤痛的丧礼来哭她自己可怜的身世,怎不是一幅绝妙的图画?婶娘说起她时,却还不忘掉提到她的走路如何的有种特有丰神,哭时又如何的辛酸悽惋动人 。我那时因为过小,记不起送殡那天看到这素服美人,事后为此不知惆怅了多少回 。每当大家晚上闲坐谈到这个人儿时,总害了我竭尽想像力,冥想到了夜深 。也许就是因为关于她,我实在记得不太清楚,仅凭一家人时时的传说,所以这个亲戚美人之为美人,也从未曾在我心里疑问过 。过了一些岁月,积渐地,我没有小时候那般理想,事事都有一把怀疑,沙似的挟在里面 。我总爱说:绝代佳人 。世界上不时总应该有一两个,但是我自己亲眼却没有看见过就是了 。这句话直到我遇见了钟绿之后才算是取消了,换了一句:我觉得侥倖,一生中没有疑问地、真正地,见到一个美人 。我到美国××城进入××大学时,钟绿已是离开那学校的旧学生,不过在校里不到一个月的工夫,我就常听到“钟绿”这名字,老学生中间,每一提到校里旧事,总要联想到她 。无疑的,她是他们中间最受崇拜的人物......作品目录摹影零篇钟绿吉公文珍绣绣散文蛛丝和梅花一片阳光悼志摩窗子以外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究竟怎幺一回事写诗彼此惟其是脆嫩小说九十九度中窘译稿夜莺与玫瑰诗歌“谁爱这不息的变幻”那一晚笑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仍然激昂一首桃花莲灯中夜钟声山中一个夏夜秋天,这秋天年关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忆吊玮德灵感城楼上深笑风筝别丢掉雨后天记忆静院无题题剔空菩提叶黄昏过泰山昼梦八月的忧愁过杨柳冥思空想(外四章)恶劣的心绪红叶里的信念山中静坐十月独行时间古城春景前后去春除夕看花一天忧郁十一月的小村对残枝对北门街园子给秋天人生展缓写给我的大姊六点钟在下午昆明即景一串疯话小诗两首我们的雄鸡哭三弟恆书信部分章节吉公二三十年前,每一个老派头旧家族的宅第里面,竟可以是一个缩小的社会;内中居住着种种色色的人物,他们错综的性格、兴趣,和琐碎的活动,或属于固定的,或属于偶然的,常可以在同一个时间里,展演如一部戏剧 。我的老家,如同当时其他许多家庭一样,在现在看来,尽可以称它做一个旧家族 。那个并不甚大的宅子里面,也自成一种社会缩影 。我同许多小孩子既在那中间长大,也就习惯于里面各种错综的安排和纠纷;像一条小鱼在海滩边生长,习惯于种种螺壳、蛤蜊、大鱼、小鱼,司空见惯,毫不以那种戏剧性的集聚为希奇 。但是事隔多年,有时反覆回味起来,当时的情景反倒十分迫近 。眼里颜色浓淡鲜晦,不但记忆浮沉驰骋,情感竟亦在不知不觉中重新伸缩,仿佛有所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