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夏区龙泉乡龙泉山风景区 龙泉山风景区


武汉市江夏区龙泉乡龙泉山风景区 龙泉山风景区

文章插图
龙泉山风景区(武汉市江夏区龙泉乡龙泉山风景区)龙泉山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乡 。龙泉山古称江夏山、灵泉山,因有清泉潭而得名 。
【武汉市江夏区龙泉乡龙泉山风景区 龙泉山风景区】龙泉山三面环水,东面是梁子湖,南北则有两条山脉自西向东连绵9公里,与处于盆地中的景区形成二龙戏珠之势,形成风景区内7.6平方公里的幽谷风光带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龙泉山风景区
地理位置:武汉市江夏区龙泉乡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07:30-17:30
主峰:天马峰
海拔:232.5米
最佳旅游时间:四季皆宜
历史《江夏县誌》载:“龙泉山古称灵泉山,因灵泉寺山中有色碧味甘的清泉潭而得名 。”龙泉山顺龙盘结,群峰高耸,其山三面临牛山湖与三汊港,在无边碧浪之间,逶迤崛起云山、大龙山、二龙山、龙嶂峰、玉屏峰、天马峰、马鞍峰等,自古这里被视为山环水绕、湖山钟秀、林泉幽穆的“福地仙壤” 。龙泉山风景区龙泉山人文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 。当时这一地区为舞阳侯樊哙孙樊建的封地,名为江夏,所以其山称为江夏山 。唐朝初年改称夹山,取两山夹道而行之义 。唐朝天宝末年,宰相李蹊开基造屋,凿地得泉,形成东西两井,东井冒气则晴,西井无气则雨,占验灵準,因此又称灵泉山 。汉高祖刘邦以武昌为樊哙封地,樊哙死后,就葬于天马峰下 。从汉代起,就有许多隐逸之士迁到灵泉山来隐居,遂成灵泉古市,“形胜甲于一邑” 。清同治《江夏县誌》有载:“灵泉古市始于汉,迄唐宋而兴盛 。”在环山7平方公里的幽谷盆地上,或倚山为亭阁,或随水为轩榭,建有灵泉寺、听松阁、远眺亭、大观桥、春露亭、秋爽亭、晴雨井、百卉园、龙龟戏鱼池、蓼莪堂、含山楼、万卷书楼、拜寿台等蔚然十二大景观 。这些金碧辉煌的楼台亭阁,都是樊、李、杜、张、沈、曾、董、邹八大家官府隐逸之士在此修建的,如“万卷书楼”是唐代宰相李奚修建的;“含山楼”是宋代诗人张芸臾修建的;“万寿台”是元代宰相沈如筠修建的 。此外历史上有名的晋代荆州刺史陶侃也葬于此 。到了明代,这里成为历代楚王的陵园 。《明史》记载:“楚昭王桢,太祖第六子 。始生时,平武昌报适至,太祖喜曰:‘子长,以楚时之’ 。”公元1381年,朱桢17岁就藩武昌为楚王 。在黄鹤楼下的蛇山之阳的王府内,统治武昌诸地达43年之久 。朱桢每年都到灵泉山避暑,他见此地山环水绕,风光幽美,常常感叹道:“惜乃阳宅,若为阴宅极佳 。”于是,经卜工师勘定为“五龙捧圣的吉地仙壤”,并镌上“龙泉特结许多年,粉黛三千云外悬”……的诗碑,从此,灵泉山易名为“龙泉山” 。因“吉地”内有汉舞阳侯樊哙、元相沈如钧、明吏张添佑等大官的墓和后裔,朱桢採取要幺改姓朱,要幺用别处两亩地换此地一亩的方式将其迁走,当地八大姓不服,把事情告到了皇帝那里,但官宦难抗天潢 。在皇上的默许下,朱桢最终在此为自己修了茔墓 。不久,将八大家族居住的数千户人家的大集镇迁往山外,将环山一带划入王陵区 。此例一开,历代楚王均在此修建茔墓,这里于是成为昭、庄、宪、康、靖、端、愍、恭、贺九王的陵寝与陵园,逐渐形成“三龟九寝十二景”,繁盛的“灵泉古市”就此被蚕食成森冷的楚王茔域,形成了北京有明十三陵,武汉有明九王墓的奇观 。
武汉市江夏区龙泉乡龙泉山风景区 龙泉山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