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又庐( 二 )


文章插图
花园绕到屋旁的花园,映入眼帘的荒草比花木繁盛,但里面仍隐约可见当年的风采 。无论是花坛还是水池,都建成莲花形状,壁上嵌有鱼虫字画,幅幅美轮美奂 。在花园的进门处 是一座可供聊天下棋赏月的圆形高台,四周高低错落围着两排花卉,后面登台的石阶斜斜地环着,宛如少女随意系在腰间的飘带 。试想当年繁花似锦、树影婆娑的时候,登台品茶照月或对弈谈心,是何等的闲雅风致!观察口和射击口房子除了炮楼外,四周都有观察口和射击口,在观察口往外望,周围的情况一目了然,而从房屋的外观整体上看,这些洞洞却不易发觉 。主人说这些都是当年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而设的 。主人回忆着从长辈那里听来的家史,娓娓道来 。兴建房子所用的木头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规格统一的上等木料,从南洋水运过来,而石刻则在潮汕那边订做,僱人挑过来 。墟上还建有16座两层的商铺,原是分给8个儿子的,现在全部收入作为潘祥初先生捐资建在永发街的安仁国小的教育经费 。

南华又庐

文章插图
南华又庐文革时遭到破坏南华又庐是集军事防御、财势、艺术、人文、休闲于一体的难得的古宅 。可惜屋内很多雕画设施都在文革的时候被破坏了,令人心痛!主人更是唏嘘无限 。主人说,所有的家私在文革时都被人搬走了,搬不走的亦已打烂 。当时有一张太师椅四条大汉都抬不动,硬是在屋子里给生拆硬砸掉 。房门房顶的浮画雕饰缺眼少鼻,几乎没有一处完好,其状惨不忍睹 。而大炼钢的时候,房屋里所有的窗枝、铁栏栅统统被拆掉,炼钢去了 。人才辈出据说当年房子的创建人潘祥初很穷,什幺杂工、小本生意都做过,刚开始的时候还卖过豆腐,十七岁漂洋过海,到南洋去淘金 。他的原配是童养媳,这个童养媳身体很差,晚上睡觉也会小便失禁,潘先生对此非常担心 。可是当原配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以后,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钱像洪水一样涌来,要多少有多少,家宅从此兴旺 。他娶了六个妻子,一共生育有八个儿子和四个女儿,所 有的子孙非富则贵,直至今日,还是人才辈出 。其一,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潘百思是潘祥初的孙子 。其二,林树森的妻子是潘祥初的曾孙 。其三,潘祥初的孙子潘玉刚精于化学,曾获得诺贝尔奖,他的5、6个亲兄弟全是博士……我想,没有一定底蕴的家族不可能有这幺多巧合吧 。这所房子曾经非常兴盛,人口众多,在最鼎盛的时候,光下人就有一百多 。少奶们整天看戏搓麻将,有时候一台麻将三天三夜都停不下来 。一个人出去赚钱,养活如此庞大的家族,真不可思议!
南华又庐

文章插图
南华又庐世界着名量子化学家、全美华人总会前主席、美国波士顿大学终身教授潘毓刚先生就是潘祥初的裔孙 。祖籍广东梅州市梅县区的潘毓刚上世纪四十年代迁居台湾,一九七二年创立了先进的计算夫兰光--康登因子的研究方法,为崭新的高空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他曾先后获得联邦德国高级科学家特别奖、全美华人杰出成就奖等重大奖项 。潘孟昌介绍说潘毓刚1936年出生于广州,小时候就在“南华又庐”居住 。他说:“潘毓刚曾经在这里居住过 。那时大家会一起捉迷藏,一起玩 。8岁的时候,他就离开这里到台湾读书了 。”百年华诞当年建房子的钱是用船从南洋运到汕头,然后僱人抬到梅州 。也没人知道具体数目,有说十多万大洋的,也有说不止的 。建房子用了18年时间,装修好就已经是二十多年了,光绪30年(即1904年)才完全完工 。在建房的过程中,潘祥初先生回来看过一次,房子没有建好就在外面去世了 。潘 先生曾经说过,他的族人应在这房子里一百年一聚 。2003年9月,“南华又庐”迎来百年华诞 。作为潘祥初的裔孙,潘毓刚先生及其堂兄弟全家情牵故里,纷纷从世界各地回到祖居地“南华又庐”寻根祭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