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线歧视

分数线歧视【分数线歧视】“分数线歧视”是指高校在某些专业招生时对女生分数要求比男生高的一种现象 。这种分专业划线方式引起多方关注和争议 。
基本介绍中文名:分数线歧视
概念:高校在某些专业招生时对女生分数要求比男生高的一种现象
现象

分数线歧视

文章插图
2000年以来,不少中国高校在某些专业招生时对女生分数要求比男生高,此举体现了性别歧视还是弱势补偿?没有经过科学考证,甚至是不够公开透明的差别待遇 。2005年,中国内地媒体首次曝光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小语种专业招生分数线男女有别的多年“潜规则” 。有观点认为,“男女有别”的分数线是性别歧视,会减少女生的录取机会,侵害了女生权益;有人则认为,这是为了拯救中国高校的“男孩危机”,是无奈之举 。高校某些专业录取分数线男女有别,触动了人们的敏感神经 。按性别划定高考分数线的高校的讯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争议 。成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高校中,从文科类院校到综合性大学,都开始普遍出现“阴盛阳衰”现象 。从1999年至2008年,高考状元中男生比例由66.2%下降至39.7% 。1957年,中国普通高校的本专科学生中,女生占总数的23.2%;1980年,恢复高考3年之后,女生仍只占23.4% 。而1995年至2004年,中国普通高校的女生比例却由35.4%升至45.7%,2007年,新入学的女生比重首次超过男生,达到52.9% 。2010年,考上大学的女生数量比男生多33万 。其中,文科类专业的性别失衡问题更为严重,外语类专业更是“女多男少”的代名词 。有人曾用“女生一片、男生一点”来形容高校文科专业的课堂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李基安曾在2009年的一次会议上透露,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级学生的女生比例达到83% 。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出于学生毕业后就业的考虑,接收单位普遍欢迎男生,女生就业相对困难 。此外,学科可持续发展也是原因之一 。正基于此,一些高校出台“合理调配”的制度干预,这不仅包含对当下教育现状的思索,更出于就业现实的考量 。影响性别失衡给高校的教学和管理都带来了难题 。有文科专业教师抱怨,在女生过多的班级环境中,教学会受到影响,特别是课堂讨论,缺少了男性思维和声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效果 。而更大的问题表现在就业上,女多男少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就业劣势 。在世界一流大学的本科生中,男生的数量却普遍略超过女生,高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维持相对均衡的男女比例 。在美国,有的大学会在招生网站上注明——“我们学校漂亮女生多,很容易找到女朋友 。”学校希望以此来吸引男生报考 。各方观点支持 有学者指出,对于教育弱势群体来说,仅仅强调平等对待、机会均等并不能完全实现教育公平,必须额外地进行一些“弱势补偿” 。招生分数线“男女有别”饱含制度善意 。坚持“性别分析”,践行弱势补偿原则,和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并不矛盾 。一方面,招生机构要进一步提高“男女有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坚持程式正义;另一方面,公众应摘掉“有色眼镜”,对分数线“男低女高”进行理性解读 。支持反对 中国第一个以媒介与性别平等为关注领域的民间组织妇女传媒监测网路发表文章《好反是错?——从高校分性别划线看男权布局》,指出“限招女生没有合理依据,不过是人为歧视”,“高校招生是竞争性体制,但这是人与人的竞争,不是男与女的竞争 。限招女生却将焦点主观集中在性别,通过人为操作挑起性别竞争,又扮演倾向于男性的裁判,这是製造性别冲突,不利于两性和谐 。”反对此外,曾代理多起反歧视诉讼的公益律师黄溢智指出,依据中国加入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和中国的教育法,高考招生中的性别限制属于国家应该消除的歧视性做法 。高校招生应坚持公正原则,分数线不应该基于性别予以区分 。对于高校的此类招生行为,作为行政管理机关的教育部应该负起监管责任 。双语解读Admissiondiscrimination分数线歧视fēnshùxiànqíshìSomeuniversitiessethigherrequirementsforfemaleandlowerformalestudentswhentheyrecruitfreshmenforsomeofthemajors.Someuniversitiessethigherrequirementsforfemaleandlowerformalestudentswhentheyrecruitfreshmenforsomeofthemajors.(互动百科与<环球时报>英文版联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