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汪元量词作 满江红·和王昭仪韵

满江红·和王昭仪韵(宋代汪元量词作)【宋代汪元量词作 满江红·和王昭仪韵】《满江红·和王昭仪韵》是南宋词人汪元量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上片追述昔日官中的繁华生活,下片构想王昭仪的处境和心曲,代她一诉衷肠 。全词多次使用典故,描述了家国破碎的悽惨,将词人内心的哀愁表达地淋漓尽致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满江红·和王昭仪韵
创作年代:南宋
作品出处:《全宋词》
文学体裁:词
作者:汪元量
作品原文满江红1·和王昭仪2韵天上人家3,醉王母4、蟠桃春色 。被午夜、漏5声催箭,晓光侵阙6 。花覆千官鸾阁外,香浮九鼎龙楼侧 。恨黑风吹雨湿霓裳,歌声歇 。人去后,书应绝 。肠断处,心难说 。更那堪杜宇7,满山啼血 。事去空流东汴水,愁来不见西湖月 。有谁知、海上8泣婵娟,菱花缺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 。
    王昭仪:即王清惠 。作者被元得之前,曾在官廷作琴侍,与王清惠关係甚密 。
    天上人家:指皇官 。
    王母:指谢后 。
    漏:滴漏,古代一种滴水计时工具 。
    阙:官门两边供望的楼,泛指帝王住所 。
    杜字:古代蜀国望帝的姓名,相传他死后灵魂化做杜鹏鸟,鸣声凄切,古人又以为,此鸟啼声不断,出血乃止 。
    海上:指北方边鄙之处 。
白话译文宋理宗与谢后整日欢娱,宴会通宵达旦,尽情享乐,人们沉漫在欢乐之中,不觉晨曦已照宫楼 。鸾阁外、花丛中文武百官肃立庆贺,龙楼旁、宝鼎中香菸缭绕 。元兵南下,一切豪华顿时烟消云散 。人走之后,家书已绝 。断肠之时,无人诉说 。哪能承受杜鹃啼血,遍地哀鸣 。北宋亡于金,南宋亡于元 。有谁知,北方的边鄙之处,有伊人在哭泣,菱花形的铜镜一碎为二 。创作背景王昭仪即王清惠,在南宋末入官为昭仪 。她才华过人,和汪元量惺惺相惜,关係甚密 。汪元量以琴侍于宫廷,曾“为太室、王昭仪鼓琴奉后酒” 。至元十三年(1276年),二人同随三宫被俘至元大都 。王在途中曾作《满江红·太液芙蓉》,传诵一时 。汪元量在抵燕之后,也作了这首和词 。作品鉴赏文学赏析上片主要以追述昔日宫中的繁华生活为主,和王词原作相同 。二人身份不同,回忆内容不一 。王词中回忆得充之经历,而汪词中多回忆宴会 。“天上”三句,借西王母瑶池蟠桃大会的盛况,比喻谢后欢宴的乐 。“被午夜”两句,宴会气热烈,通宵达旦,一夜在不知不觉中逝去 。“花覆”二句看出场面的豪华 。阁外,龙楼房,花团锦簇,香菸绕 。帝王将相,气派十足 。“根黑风”两句,战争的血雨风急降临,豪华顿失 。汪词取意于白居易《长根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汪词改用“黑风吹雨”的意象,表达十分含蓄 。“人去后”四个三字句,节奏急促,如音节中的快拍,刻画出王清惠北上后的心境:家书断绝,肝肠寸断,无人可诉 。这主要写乡愁 。“心难说”是翻录王词原作“千古恨,凭谁说”句,讲家愁国根 。时值苍生涂炭,江山疮痍,形势危艰,令人柔肠寸断,加深了“难说”的深度 。“杜鹃啼血”常作为国亡家破痛烈心情的象徵 。“事去”一联,不仅对偶精工,而且内容深广 。“东汴水”句指金灭北宋,“西湖月”句指元灭南宋,十四个字将南北宋亡国历史概括无遗 。“西湖月”对应“人去后”其中蕴藏浓浓乡愁 。汪元量在北地曾有《向州月夜酒边赋西湖月》长诗:“月亦伤心不肯明,人亦吞声泪如雨 。”词结尾“有谁知”三句,“有谁知”意为此词无他人知,只有己知 。“泣”字和王清惠原词中的“泪沾襟血”遥遥相对 。汪词引用此典,以镜破喻亲人离散,兼喻国家山河破碎 。汪元量这首和词挥酒自如,用语贴切 。和王清惠原作相比,意思相近而不雷同,押其韵而不拘常,丝毫不见丝毫的窘迫和束缚 。词中既有对王词的唱和,又倾诉出知己之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词中 。名家点评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水照:一首和词,对于原作应是依次押原来韵字而又不为声韵所拘牵,又应与原作意思衔接而又不能雷同 。这首汪词完全实现了这两个基本要求 。挥酒自如,用语贴切,不见丝毫的窘迫和束缚;命意用笔,上片略与王词原作相类,下片却纯就王清惠及其作原词的景况落墨,既不失唱和词的题中应有之义,又见出相拆相慰的知己之情—写王清惠的心曲,实际上也展现着作者的内心世界 。(《宋词鉴赏辞典》)作者简介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人、词人、宫廷琴师 。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 。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 。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