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凌峰


吕凌峰

文章插图
吕凌峰【吕凌峰】吕凌峰,中国科技大学理学博士,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任教,主持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中国科大留学回国基金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项目、德国DAAD项目等 。
基本介绍中文名:吕凌峰
国籍:中国
毕业院校:中国科技大学
主要成就:安徽省社会科学论文二等奖等
研究兴趣1. 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史、中国近代科学与社会、中国天文学史2.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
吕凌峰

文章插图
人物经历2004年12月―2006年11月:Erlangen-Nuremberg大学汉学系(德国洪堡奖学金)2004年8月-2004年11月:Goethe-Institute Schwaebisch Hall (洪堡奖学金,德文学习)2002年10月―2004年7月: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任教2002年6月:中国科技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10月―2002年10月:Erlangen-Nuremberg大学汉学系(德国DAAD奖学金)1999年9月――2001年9月: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系攻读博士1997年9月――1999年7月: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系攻读硕士1992年9月――1996年7月:安徽大学历史系攻读学士
吕凌峰

文章插图
获得奖励2004年3月:德国洪堡奖学金(Humboldt Fellowship)2004年1月:安徽省社会科学论文二等奖(第二作者)2003年12月: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第二作者)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2003年12月: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学者科技史研讨会大会论文一等奖(中国科技史学会颁发)2001年9月:德国国家学术交流中心(DAAD)奖学金 www.daad.de2001年7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奖学金优秀奖2001年6月: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学术报告会二等奖研究项目主持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中国科大留学回国基金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项目、德国DAAD项目等 。编着论文科技史类² Eclipses and the Victory of European Astronomy in China, to be published in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² 清代交食记录的历史文献及其研究状况,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2期:32-36² 从“苟求其故”到但求“无弊”——17、18世纪中国天文学思想的一条演变轨迹,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1期:101-105(第二作者)² 清代地方志月食记录的可靠性分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1期:39-42(席泽宗院士、陈久金研究员主持的天文学史专栏)² 清代日食预报记录的精度分析,中国科技史料,2003(4):283-290² 明末中西曆法争论中回回曆的推算精度,回族研究,2003(4):78-80² 清代地方志中日食记录的可靠性分析及其启示,自然杂誌,2003(3):243-246² 礼制、传教与交食测验,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6):44-50(第二作者)² 明末历争中交食测验精度之研究,中国科技史料,2001(2):128-138² 范礼安与中国印刷术的回传,中国印刷,2001(11):41-44(第三作者)² 清天文档案中交食预报史料之补遗,中国科技史料,2000(3):270-281(第二作者)科技政策类² 美国卫生部与国家科学基金会对高校研究资助的比较,科技导报,2004(5):37-39² 晚清70年人才的流向,科学·经济·社会,2004(1):68-70(第二作者)² 美国国家研究开发经费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预测,2000(1):25-29²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高校R&D的资助,科技管理研究,2001(4):42-45课程中国科技大学² 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史(硕士生专业选修课、本科生人文素质选修课)德国Erlangen-Nuremberg大学² European Missionaries and Chinese Science (winter semester, 2005)² History of Chinese Astronomy (summer semester, 2006)² History of Qing China (winter semester, 2006)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Exchanges of Knowled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stitutions and Networks, Erlangen, Germany, August 27-31,2006.会议两名组织者之一,德意志研究联合会讲演Ø The changes of the social roles of European astronomy in China, CHINA-WORKSHOP: Weltbild und Technik,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Culture and Technology, Stuttgart University, January, 2006.Ø A Phenomenon Concealed by Historical Documents:The Practical Accuracy of European Astronomy in China,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st Asia, Munich, August, 2005. Ø Between Chinese Emperors and European Missionaries: Official Rites and Private Tendencies in Science Activities, Erlangen-Nuremberg University, June, 2005.Ø 清钦天监天文观测之透视,第四届全国中青年科技史大会,广西桂林,2005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