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公堂记

盖公堂记【盖公堂记】《盖公堂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文章 。记中引用汉初大臣曹参为齐相时 , 採用盖公的黄老之术使齐大治的历史事实.阐明了自己反对扰民的政治主张 。文章以寓言开篇 , 旨在以医药比喻治国之道 。无病呻吟 , 疑神疑鬼.胡乱求医用药 , 招来百病缠身 , 这说明治身之道贵静.而身自健 。治国之道亦然 , 与民休息 , 清静无为而民自定 。东坡为政宽仁 , 正体现了这一思想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盖公堂记
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记
作者:苏轼
作品原文盖公堂记始吾居乡 , 有病寒而咳者 , 问诸医 , 医以为蛊 。不治且杀人 。取其百金而治之 。饮以蛊药 , 攻伐其肾肠 , 烧灼其体肤 , 禁切其饮食之美者 。期月而百疾作 , 内热恶寒 , 而咳不已 , 累然真蛊者也 。又求于医 , 医以为热 , 授之以寒药 , 旦朝吐之 , 暮夜下之 , 于是始不能食 。惧而反之 , 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瘭疽痈疥眩瞀之状 , 无所不至 。三易医而疾愈甚 。里老父教之日:“是医之罪 , 药之过也 。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 , 以气为主 , 食为辅 。今子终日药不释口 , 臭味乱于外 , 而百毒战于内 , 劳其主 , 隔其辅 , 是以病也 。子退而休之 , 谢医却药而进所嗜 , 气完而食美矣 , 则夫药之良者 , 可以一饮而效 。”从之 。期月而病良已 。昔之为国者亦然 。吾观夫秦自孝公以来 , 至于始皇 , 立法更制.以镌磨锻鍊其民.可谓极矣 。萧何、曹参观见其斫丧之祸 , 而收其民于百战之余 , 知其厌苦憔悴无聊 , 而不可与有为也 , 是以一切与之休息 , 而天下安 , 始参为齐相 , 召长老诸先生问所以安集百姓 , 而齐故诸儒以百数 , 言人人殊 , 参未知所定 。闻胶西有盖公 , 善治黄老言 , 使人请之 。盖公为言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 , 推此类具言之 , 参于是避正堂以舍盖公 。用其言而齐大治 。其后以其所以治齐者治天下 , 天下至今称贤焉 。吾为胶西守 , 知公之为邦人也 。求其坟墓、子孙而不可得 , 慨然怀之 。师其言 。想见其为人 , 庶几复见如公者 。治新寝于黄堂之北 , 易其弊陋 , 达其壅蔽 , 重门洞开 , 尽城之南北 , 相望如引绳 , 名之日盖公堂 。时从宾客僚吏游息其问 , 而不敢居 。以待如公者焉 。夫曹参为汉宗臣 , 而盖公为之师.可谓盛矣 。而史不记其所终 , 岂非古之至人得道而不死者欤?胶西东并海 , 南放于九仙 , 北属之牢山 , 其中多隐君子 , 可闻而不可见.可见而不可致 , 安知盖公不往来其间乎?吾何足以见之!作品译文开始我居住在乡下 , 有一位患了风寒病而又咳嗽的人 , 前去求医 , 医生认为是肚子里有了寄生虫 , 如果不治疗就会死人的 。他用多种金属矿物金来治疗 , 让其饮下治虫子的药 , 用药攻击他的肾脏肠胃 , 烧灼他的体肤 , 禁止他饮食各种好吃的美食 。一整月后 , 百病齐发 , 内热而外加寒冷 , 咳嗽不停 , 根本没有见到寄生虫 。又求教医生 , 医生认为是发热病 , 给他吃寒泻的药 , 每天早晨呕吐 , 傍晚黑夜腹泻 , 于是连饭也不能吃了 。他有些害怕就反过来治疗 , 将钟乳、乌喙等药材一併让病人吃下 , 而蛇头疔、疽痈(化脓性皮炎)、疥疮、晕眩等病症无所不发作 。三次更换医生而病反而越来越严重 。乡里老人教导说:“这是医生的责任 , 用药的错误 。你什幺病都没有 。人生在世 , 以气为主 , 食物为辅 。如今你每天药不离口 , 对外散发着臭气 , 而各种毒素搞乱了你的内脏 , 破坏了人的元气 , 隔绝了食物的辅助 , 所以害病 。你应该卧床休息 , 谢绝医生 , 断绝吃药而吃一些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 元气恢复后饮食甘美 , 就是最好的药 , 可以按照这种饮食习惯 , 一次就能见效 。”按照他的话去做 , 一个月病就好了 。过去治理国家的人也是这样 。我看从秦孝公以来 , 到秦始皇 , 立法更改制度 , 用严厉的酷刑折磨他们的百姓 , 可以说到了极点 。萧何、曹参看出了秦朝法律对百姓的摧残和伤害 , 于是在屡次战争之余招收百姓 , 知道他们厌恶战乱困苦心力憔悴 。而又不能有所作为 。于是採取一切措施使百姓休养生息 , 由此天下安定 。开始时曹参当上齐国丞相 , 他召见长老和各位有学问的人 , 询问怎样安定和汇集百姓的好办法 。齐国的旧儒生有数百人发言 , 每个人所说的都不相同 。曹参不知道按谁说的确定策略 。听说山东胶西有位姓盖的人 , 善于研究黄老学问 , 就派人去请他 。这位盖公论述治理国家的道理最重要的就是清净 , 这样就可以让百姓自己安定下来 , 由此类推都是这个道理 。曹参于是搬出官衙公堂把房子让给盖公居住 , 採用他的主张而使齐国得到了治理 。后来 , 又採用他治理齐国的办法治理天下 。至今全国都称讚他的贤德 。我上任为胶西太守(实际上官职名密州知州) , 知道西汉时期的这位盖公是这里的人 , 就去寻找他的坟墓、子荆、后代 , 但都没有找到 , 心中十分怀念 。师法他的言论 , 想像他的为人 , 差不多就像再次见到了他 。修建新的衙署在旧公堂北面 , 改变那里破败的形态 , 使窒阻蔽塞的地方通达开来 , 几重大门得以开启 , 使得城垣的南北通畅相望就像用墨线拉直的一样 , 取名为盖公堂 。当时宾客官署的幕僚们悠然体息在这里 , 但都不居住在这座房子里 , 用以等待像盖公那样德高望重的贤人 。曹参作为西汉王朝的大臣 。而盖公是他的老师 , 可以说名望极盛 。而《史记》却没有记载他的下落 , 这岂不是古代修养达到极高的人 , 因为得到了真正的“道”而永垂不朽吗?胶西东面靠海 , 南面靠近九仙山 , 北面属于牢山山脉 , 这其中有很多隐居的贤德人士 , 能听到他们的一些讯息却不能见到他们的面 , 即使能见到他们也不能达到他们的境界 , 怎能知道那位盖公不是来往在这一地区呢?我怎能见到他呢!创作背景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 , 苏轼由杭州调任密卅I知州 , 为纪念本州古代贤者盖公而修造盖公堂 , 并为之作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