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州


莒州

文章插图
莒州莒州,隋初、唐初及金朝至清朝的州 。
北周灭北齐,改南青州为莒州 。治所团城,即今山东沂水东北、高桥镇东南处 。下辖2郡6县:东安郡(新泰、东莞县、莒县)、义塘郡(怀仁、归义、义塘) 。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废莒州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复置莒州,仍治团城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再废莒州,辖县分流沂州及海州 。
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城阳军为城阳州,二十四年(1184年)更名莒州 。
【莒州】明隶属青州府 。清隶属沂州府 。1913年,改莒州为莒县 。
基本介绍中文名:莒州
起源:北周灭北齐,改南青州
位置:今山东省莒县
改名:1913年
莒州八景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给这方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蹟,其中最着名的浮来夕照、屋楼春晓、西湖烟雨、洛山樵牧、马亓耸翠、书院夜诵、山寺晚钟、沭水拖蓝,被合称为莒州八景 。浮来夕照指的是秀美的浮来山在夕阳辉照下,映现出的奇异景象 。浮来山又名浮丘,位于莒城西9公里处,三峰鼎峙,拱围相连,龙盘虎踞,逶迤连绵 。阅尽沧桑三千载的“天下银杏第一树”,号称“活化石”,以其高24.7米,胸围15.7米的雄姿,巍然屹立,令世人叹为观止 。千年古剎定林寺,为山东省现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另外,刘勰着书立说的“校经楼”,郭沫若先生亲题“文心亭”以及名闻遐迩的浮来山八景等,在夕阳映照下,紫光熠耀,堪称奇观 。屋楼春晓屋楼春晓一景中的“屋楼”指位于莒城东10公里的屋楼崮,也叫屋楼山 。康熙七年大地震时崩塌而致,雍正《莒州志》记载:“屋楼山在州东二十里,石径巉岩,望之如楼观 。”山下的“重修福慧庵”碑记云:“屋楼崮峰峦叠翠,浮图插空,如楼阁状 。厥维震方属春,春气南动,山光秀丽,若先漏其景,也曰屋漏,为其能漏泄春景”也 ,《重修莒志》载:“山建浮屠七级,高十仞,陟其巅,可眺海” 。据出土文献考证,早在5000年前,此山已是莒地先民观日出、定春秋的山巅 。此山海拔473米,嵯峨峭削,北壁群峰峥嵘,壁立如削,山顶有高数十米的峭壁,壁下有一甘冽清泉,四季不竭,俗称神泉系. 。山上景观颇多,引人入胜 。。如南天门、日观台、阎王鼻子、龙王眼;还有东山根的龙龟争珠、山顶端的石瓮石鼓等,更有“双爪钥匙开金库”、“三仙女争座”、“神集的来历”等民间故事传说,使该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令人神往 。纵观全山有三峰,俗称大崮、二崮、三崮 。每年春分、秋分时节,早晨太阳从山峰上冉冉升起,就会依稀呈现出“ ”形图象,这一景观即被称为“屋楼春晓”,是莒县外八大景观之一 。西湖烟雨景观原址在今莒城西郊 。明代之前,尚是碧波连天的湖泊,后经地震和大水,今已变为良田 。洛山樵牧洛山,又作络山、落山 。主峰在莒北三十里,今洛河镇境内,山北面有洛河流过 。《重修莒志》载:“洛山高二十四丈,山上有洛山寺,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晨钟暮鼓,香菸缭绕” 。樵夫牧童踏着落日的余晖自山间归来,别是一番景致 。文革中寺庙被拆除,近年又在山顶重新修建寺庙,每逢三月三以及大年初一,前来烧香参拜的络绎不绝 。半山腰有百年松柏一株,更是吸引众多善男信女前来烧香求子 。马亓耸翠耸翠中的主景马亓山位于莒城东南35公里处,海拔662.2米,犹如烈马扬鬃之势 。此山涧幽谷深,景色迷人 。望海峰、擎天柱、仙人洞、马亓潭等景观鬼斧神工,堪称钟灵毓秀 。传说北宋着名学者杨光辅曾在此攻读讲经,南宋红袄军曾踞此抗金,元末红巾军曾在此集结反元 。主要遗蹟有:杨光峡、观星台、红袄军古寨、斩将台等 。如今的马亓山,景色更加秀丽,登上山顶,远眺黄海,俯瞰群峰,青峰滴翠,飞瀑流湍,如临仙境,令人乐而忘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