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心境障碍】心境障碍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 , 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着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徵的一组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 , 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和有幻觉尧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多数患者有反覆发作倾向 , 每次发作多可缓解 , 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
基本介绍别称:情感性精神障碍
英文名称:mood  disorder
就诊科室:精神心理科
常见症状: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 , 常有精神不振、疲乏、能力不足、效率降低等
病因心境障碍目前病因未明 , 现有的研究发现可能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电生理、神经影像、神经发育及社会心理因素各个方面 。而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针对心境障碍的神经生化异常进行的 , 包括了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系统 。临床表现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可有情感高涨、低落以及与此相关其他精神症状的反覆发作、交替发作 , 或混合发作 。因而其临床症状特徵可按不同的发作方式分别叙述 。1.抑郁发作抑郁发作通常以典型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三低症状” , 以及认知功能损害和躯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 多数患者共患焦虑 , 个别可存在精神病性症状 。2.躁狂发作临床上 , 躁狂发作的典型症状是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 。常伴有瞳孔扩大、心率加快、体重减轻等躯体症状以及注意力随境转移 , 记忆力增强紊乱等认知功能异常 , 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 , 有错觉、幻觉和思维不连贯 , 成为“谵妄型躁狂” 。躁狂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为轻躁狂 , 对患者社会功能有轻度的影响 , 部分患者有时达不到影响社会功能的程度 , 一般人常不易觉察 。3.混合发作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 , 临床上较为少见 。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相时发生 。例如 , 一个躁狂发作的患者突然转为抑郁 , 几小时后又再复躁狂 , 使人得到“混合”的印象 。但这种混合状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 , 多数较快转入躁狂相或抑郁相 。混合发作时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均不典型 , 容易误诊为分裂心境障碍或精神分裂症 。4.环性心境障碍环性心境障碍是指心境高涨与低落反覆交替出现 , 但程度均较轻 , 不符合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準 。轻度躁狂发作时表现为十分愉悦 , 活跃和积极 , 且在社会生活中会作出一些承诺;但转变为抑郁时 , 不再乐观自信 , 而成为痛苦的“失败者” 。随后 , 可能回到情绪相对正常的时期 , 或者又转变为轻度的情绪高涨 。一般心境相对正常的间歇期可长达数月 。其主要特徵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 。这种心境的波动与生活应激无明显关係 , 与患者的人格特徵有密切关係 , 过去有人称为“环性人格” 。5.恶劣心境障碍恶劣心境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的轻度抑郁 , 而从不出现躁狂 。患者在大多数时间里 , 感到心情沉重、沮丧 , 看事物犹如戴一副墨镜一样 , 周围一片暗淡;对工作兴趣下降 , 无热情 , 缺乏信心 , 对未来悲观失望 , 常有精神不振、疲乏、能力不足、效率降低等体验 , 严重时也会有轻生的念头;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 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 , 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会功能不受严重影响 。常有自知力 , 主动要求治疗 。患者抑郁常持续2年以上 , 期间无长时间的完全缓解 , 如有缓解 , 一般不超过2个月 。此类抑郁发作与生活事件和性格都有较大关係 , 也有人称为“神经症性抑郁” 。检查对怀疑为心境障碍的患者均应做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 , 以排除躯体疾病的可能 , 也需排除可能由躯体疾病或物质依赖所致的心境障碍 。通常 , 心境障碍无特异性生物学指标 , 部分双相障碍患者(尤以女性)可能有甲状腺功能减退 , 因此应做甲状腺实验室功能测定 。对过度兴奋及进食不好者应注意水、盐代谢及酸硷平衡的了解 。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药物血浓度测定 , 以保证疗效、监测毒副反应及治疗依从性 。诊断心境障碍的诊断主要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程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 典型病例诊断一般不困难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诊断标準有ICD-10和DSM-IV 。但任何一种诊断标準都难免有其局限性 , 而密切地临床观察 , 把握疾病横断面的主要症状及纵向病程的特点 , 进行科学的分析是临床诊断的可靠基础 。治疗1.抑郁发作的治疗抑郁发作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 。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等 , 对于难治性患者可以考虑转换不同机制的药物、合併增效药物或者多种药物联合治疗 。(2)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 ,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併心理治疗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 , 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3)物理治疗 有严重消极自杀企图的患者及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採用改良电抽搐(MECT)治疗 。电抽搐治疗后仍需用药物维持治疗 。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重複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 , 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 。2.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的治疗躁狂发作与混合发作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改良电抽搐治疗 。其中最主要的治疗药物是抗躁狂药碳酸锂和抗癫痫药(丙戊酸盐、拉莫三嗪等) , 它们又被称为心境稳定剂 。对于有明显兴奋躁动的患者 , 可以合併抗精神病药物 , 包括经典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氯丙嗪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 。严重的患者可以合併改良电抽搐治疗 。预防随访研究发现 , 经药物治疗已康复的患者在停药后的1年内复发率较高 , 因此心境障碍患者主张预防性治疗(维持治疗) , 多次发作者建议终生服药 。长期按时服药、定期门诊随访是该病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此外 , 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