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解读:新鲜感褪去后,微软直面AI的骨感现实?( 二 )


对此,投资咨询公司首席投资官Nancy 曾表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是未来几十年的关键所在,而我认为微软远远走在了其他人的前面” 。但作为先行者,也意味着最先迎接考验 。
AI商业化进程不理想,如何平衡巨额成本是难题
【财报解读:新鲜感褪去后,微软直面AI的骨感现实?】AI技术固然极具想象空间,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那就是需要巨额的资金、算力投入,才能具备突出竞争优势 。
以为例,其之所以能成为AI大模型的标杆产品,主要得益于不计成本的“烧钱” 。天眼查显示,2015年以来,已经完成了多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 15 亿美元,主要应用于开发人工智能的能力,培训机器学习模型 。而由于训练成本过高等,亏损难遏制,2022年,亏损翻番至5.45亿美元 。
第四财季,微软的资本支出也达到了107亿美元,同比增长37.18%,创2016年以来单季新高 。分析师电话会议上,微软CFO艾米·胡德还对外表示,随着微软为支持AI而打造新的数据中心推高成本,2024财年,公司的资本支出将逐季增长 。
实际上,加码AI,导致费用上涨,几乎是科技行业的普遍现象 。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谷歌总裁、首席投资官兼CFO露丝·波拉特也对外表示,“我们预计2023年下半年公司对技术基础设施的投资将有所增加,与之前给出的指导一致,即公司2023年的资本支出会高于2022年” 。
而为了平衡高昂的资本支出,微软已经积极探索AI的商业化,但目前来看,微软的这些商业化动作还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想象力 。

财报解读:新鲜感褪去后,微软直面AI的骨感现实?

文章插图
比如,针对自家的、等王牌产品,微软推出了功能 。根据微软的演示,堪称强大的AI助手,不论是控制电脑设置,还是优化文章、设计PPT,都能一键完成 。
但据用户体验,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目前仅有的功能就是New Bing和一些基础系统功能调用” 。
由此,再来看 365 每月额外30美元/用户的定价,似乎并没有足够的底气策动消费者消费 。科技投资者Paul Meeks认为,“定价过于激进,可能超出许多普通用户的预算” 。
无独有偶,虽然此前凭借的噱头,必应曾俘获众多用户,但随着新鲜感逐步退却,必应的影响力也已大不如前 。披露的数据,2023年6月,美国iOS市场,必应的下载量下降了38% 。
反映到财报,微软的搜索和新闻广告营收增速已经从第三财季的10%,下探到了第四财季的8% 。与之相应,谷歌的广告业务则一扫此前两个季度的颓势,二季度广告业务营收581.43亿美元,同比增长3.3%,高出市场预期的2.1% 。
上述问题本质上反映了当前AI产品的体验并不完善,难以做出差异化优势,以持续吸引C端用户,而从B端来看,在现有互联网模式创新计尽力穷的背景下,AI为大部分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而且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拥有高性能的算力资源,其在 AI 上的投入很可能长期存在 。因此,微软AI业务最具想象力的商业化落地场景,或许还是成为“卖铲人”,将AI技术提供给开发者或企业客户 。
此前,在Build大会上,微软就推出了Azure、Azure AI 等数款辅助部署或开发AI功能的云服务产品 。
这也已经是行业大部分玩家的共识 。2023年4月,阿里发布了自家的大模型产品“通义千问” 。随后,阿里云启动“通义千问伙伴计划”,为千问伙伴提供大模型领域的技术、服务与产品支持 。2023年3月,接受36氪采访时,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也对外表示,“大语言模型的出现对于云计算来说,是一个game ,它会改变云计算的游戏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