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移民城市 , 从秦代开始 , 大规模的移民至少六次 。不远千里移民于此的外来人 , 在平原上修屋建房 , 然后在房舍周围挖掘水井、种树植竹 , 逐渐形成一个种林盘的聚落形态 , 给生态景观略为单调的成都平原增加了许多灵动 , 它既特别 , 又富有田园诗意 。
杜甫草堂
“成漂”在此的杜甫 , 就居住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的林盘 。那时的成都西郊人烟稀疏 , 房屋不多 。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 , 在浣花溪畔一个叫江村的村落旁边修建了一座草堂 , 用以安身 。这里的茂林修竹、茅屋舍院、小桥流水应当给了他许多诗意和灵感 , 使他暂时忘却战火纷飞的凄苦和离乡背井的窘迫 。
坐在川西林盘草舍小院的杜甫 , 偶尔也把视线投向远方 , 于是他看到了西岭的雪山 。“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不仅开了在成都遥望雪山的先河 , 还把“观雪山”的心得留在这首诗里 。
在成都遥望雪山
成都平原是东西两侧皆为山脉所围限的长条状平原 。西侧的大雪山、邛崃山、龙门山从平原边缘拔地而立 , 高度普遍在4000—5000米左右 , 大雪山脉的最高峰贡嘎山 , 邛崃山的最高峰四姑娘山幺妹峰均在成都人的视线范围 。
有趣的是 , 成都平原东部的龙泉山山脉 , 山岭海拔大约在1000米左右 , 山脉走向与西部群山相平行 , 恰恰为成都遥望雪山提供了绝佳的天然观景平台 。
成都市区可见的雪山与市区位置关系图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11期
雨过天晴的早晨或黄昏 , 站在龙泉山 , 雪山群在远端此起彼伏 , 幺妹峰、贡嘎山雪峰高悬云端 , 而脚下则是密如森林、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 。“雪山下的城市公园” , 一千年前杜甫的浪漫意境 , 在这一刻成为人人可见的实景画卷 。
成都人
惹不起
古代的四川人长得什么样子 , 是否亦如现代这般短小精干?古蜀人的长相 , 其实可以从三星堆出土的人物中去寻找到答案 。
在三星堆出土的精美青铜器中 , 有一件带冠纵目青铜面具 , 其造型极为怪诞 , 让人想起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 。
三星堆纵目面具
他是谁?有人考证它就是蜀王蚕丛 , 古蜀国的王者 。古代的成都人是否应当长成他这个样子?
据传 , 古蜀人的远祖出自黄帝 。很早以前 , 一支先民部族顺岷江山地河谷南下 , 进入成都平原 , 与当地土著融合 , 形成了蜀族最早的一部 。
所以四川男人不要惹 , 都长成这样了 , 还怕哪个?
不要以为成都男人都是粑耳朵 , 只晓得吃火锅、打麻将、骂锤子 。司马相如不但汉赋写得好 , 追姑娘也是顶级高手 , 一曲《凤求凰》“拿下”卓文君;苏东坡 , 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 长期行走在流放的路上 , 纵情于诗酒之间 。(虽说苏东坡是今四川眉山人 , 但眉山地处成都平原 , 也算大成都人吧 。)
大慈寺航拍
当年苏轼每至成都必游大慈寺
再看看惊艳脱俗的成都美女 。
秦以来多次全国性移民的血统混染 , 天府之国温润潮湿的气候 , 使川妹子拥有姣好五官、白嫩皮肤和玲珑身材 。她们美貌出众 , 性格也厉害 , 用四川话讲就是“好霸道” 。细数古今混得有模有样的川女 , 无不得益于这种“霸道”的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