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抗倭名将 张元勛( 二 )


明朝抗倭名将 张元勛

文章插图
张元勛,字世臣,明世职海门卫新河百户,沉毅有谋,值偻警,隶属戚继光麾下,平偻有功,进副总兵 。万曆五年(1577年)为总兵官,镇守广东 。曾率部在连滩一带平定“瑶乱”,后人建庙之 。连滩张公庙,是我县倖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物之一 。1985年被列为郁南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6年由港澳同胞及民众捐资维修,逐步恢复原貌 。张公庙位于连滩镇的连滩中学右边,始建于明代万曆年(1587年),至今已有422年的岁月,庙宇经5次重修,最早的一次重修建于万曆年二十七年(1599年),清朝也多次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建和扩建 。最后一次重建是在光绪三年(1877年) 。头座为一栋二间,中间为神厅,列元勛、张小姐及诸将校神像供人奉 。入门右边为厨房,左边为庙祝等人住宅、洽谈处及储藏室 。左边成耳型又一栋三间,供奉者休息等用 。庙宇座西向东北,原是由内外建筑物构成的建筑群体 。主要建筑有前殿、正殿、四角亭、配殿和迴廊 。前后院有戏台、炮台、六角亭、灰砖塑狮子和围墙等附属建筑 。解放前,每逢庙诞(农曆正月二十日),三罗(郁南、罗定、云浮)等地民众不畏路遥,纷纷前来参加庙诞活动,热闹非常 。解放后,后院的炮台等附属建筑拆毁,修建一座粮仓,前院的戏台、门楼、围墙、双狮等建筑与十年浩劫期间拆除,仅存主要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 。庙宇向纵横排列,前为前殿,中为四角亭,后为正殿,两旁为配殿和迴廊 。布局均衡对称,平面呈方形 。庙宇大门前设两根花岗岩石柱承托下饰飞头,上覆以绿色琉璃瓦,正殿设六根格木圆柱承托重量,下有柱础,尚有斗拱 。柱子纵横成行,排列规整,形成的明间,次间格外宽敞 。画栋雕梁,华丽堂皇 。更值得欣赏的是堂壁上刻有各种诗词和彩画,镶着工艺绝伦的各式各样的雕刻画案,有形象生动的古任务、有玲珑别致的雀鸟……一切装饰,保留着明、清两代的南方建筑艺术特色,具有一定的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 。张公庙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张公庙会简介 张公庙座落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郁南县连滩镇 。连滩张公庙是为纪念明朝万曆年广东总兵张元勛而建,至今已经400多年 。张元勛原为抗倭名将戚继光部将,因抗倭有功升至广东总兵 。明代中叶,罗旁大山一带(即今云浮市辖各县地区)发生土着人叛乱,历时数十年之久 。明万曆四年,张元勛受命领兵平叛,据《张公庙碑记》载“行师甫四月剿平,积年蚕食之土悉归版图”“行者歌,居者宁”,官民感怀其恩德,“因此立庙祀于连滩” 。张元勛因此被明朝万曆皇帝敕封为“护国庇民”大将军 。
明朝抗倭名将 张元勛

文章插图
热闹张公庙会在连滩,有关张公传奇、张公风俗、张公文化吸引着数以十万计的各地信众年年前来虔诚拜祭,400多年来香火鼎盛绵延不断,场面热闹壮观 。热闹的张公庙会张公庙庙会是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民众性活动和民间文化活动,数百年来,人们对张公庙信仰纪念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从而形成了固定的活动时间和较为稳定的表现形式,使张公庙庙会成为粤西地区至今仍然存续的反映传统、信仰、生活方式、民间习俗的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在南江流域地区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张公庙庙会主要集中在每年的农曆正月十五至二十的“庙诞”和 农曆八月初六 的“秋祭”,庙会的主要内容有万人朝拜、八音贺诞、醒狮表演、扮饰游行、捐香油、求解签语、吃斋饭、上刀山、唱山歌、演戏、烧炮、做醮、张公巡游等等 。后世纪念张元勛旧居张元勛旧居,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新河镇东门街122弄沈家墙里 。坐北朝南,原为三透九明堂式建筑 。前透和东西厢房因人为改造已毁 。现存的中、后透及东西厢房基本保留了建筑原貌 。中为天井,由石板铺成 。现存建筑占地面积约1330平方米 。中透七开间,中三间构成中堂,明间梁架为抬梁式,五架梁带前后双步加前后廊 。后透五开间,明间构成后堂,梁架为抬梁与穿斗混合结构,十柱用十一檩 。东西厢房四开间,两层 。旧居檐柱、柱头多施斗拱,斗拱做成莲花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