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宫


天宝宫

文章插图
天宝宫天宝宫位于河南省许昌县艾庄回族乡北部 , 北临长葛市石固镇 , 东南距许昌市区25公里 , 东北距长葛市区12公里 。据《许州长社创建天宝宫》碑文载:南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年)创立天宝观 。
【天宝宫】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改观为宫 。天宝宫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 , 坐北朝南 。中轴线上原有建筑依次为山门、拜亭、岳王殿、关圣殿、老君殿、玉皇殿、雷祖殿、三皇殿、真武殿 。今老老君殿、三皇殿已不存 , 两侧有廊庑、掖门 。山门为三个青砖拱券门洞 , 中间门洞较大 , 高7米 , 深6米 , 平顶 。
基本介绍中文名:天宝宫
地点:许昌县艾庄回族乡
相邻:长葛市石固镇
碑文记载:《许州长社创建天宝宫》
扩修时间:1998年
廊房:10间
概况1998年加修了仿古阁楼 。拜亭由四根石柱托起 , 顶为四角方形 , 华板上绘有山水人物 , 石柱四面镌刻楷书对联 。亭东西两侧有廊房各5间 , 硬山式灰瓦顶 。过掖门有关公殿 , 面阔3间 , 硬山灰瓦顶 , 檐下施斗拱 。玉皇殿面阔5间 , 硬山灰瓦顶 。真武殿年代最久 , 规模宏大 。高10米 , 面阔9间 , 进深5间 , 殿顶覆盖绿色琉璃瓦 , 九脊六兽 , 单檐歇山式 , 檐下五踩重昂斗拱 。前排滚龙浮雕石柱10根 , 正面三间开门 , 室内五梁架 , 金柱承托 。殿中暖阁楹联:庙貌与天齐 , 云来云去风不定 , 真箇是空中楼阁;画工从地起 , 花开花谢景常新 , 将毋同海上蓬莱 。宫内现有元、明、清碑刻多通 。其中大元宣谕圣旨碑为八思巴文与汉文对照 , 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陈智超先生、语言研究所照那斯图先生和道布先生的研究文章 , 发表在《民族语文》1984年第6期和《中国史研究动a态》1986年第6期上 , 河南省图书馆有存 。天宝宫对联使尽无限机谋 , 为子为孙 。临死去只落得一双空手赴阴司 , 始问子孙安在?用出多般巧诈 , 图名图利 。到头来徒留下千载骂名来地府 , 方知名利皆虚 。善恶到头终有报 , 只争来早与来迟 。道当有道故曰道 , 神本无神奉为神 。造物重生成 , 须知雷霆雨露皆非教 。畏威只愚下 , 犹当戒慎恐惧所不闻 。历史与宗教在中国宗教历史的发展中 , 道教算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个教派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 。道教的传播因地域的不同也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派别 , 成立于金初的真大道教 , 正是在北方流传的三大道教之一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 。元代建起了全国真大道教第九祖、第十祖祖庭——天宝宫 。天宝宫 , 坐落在长葛市石固镇石樑河畔 , 北有子产祠 , 南望颍叔坟 , 川源回合 , 地势广衍 , 距今已有771年的历史 。据记载 , 天宝宫始建于1240年 , 刚兴建时叫天宝观 , 元世祖之元六年(1269年) , 皇帝下旨“易观为宫” 。在元代统治者的推崇下 , 真大道教流传日益广泛 , 天宝宫因是当时真大道教第九祖、第十祖弘法布道的场所 , 影响也日渐增大 , 被尊称为第九、第十祖祖庭 。元末以后 , 受战乱影响此地一度荒废 。“作为道教发展史的见证 , 天宝宫历经元、明、清、民国数百年的风雨沧桑 , 其内文物古蹟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现主持着天宝宫日常管理工作的张至仲道长告诉采访人员 , 作为着名的道教宫观 , 天宝宫现存大殿5座 , 其他殿宇4座 , 以明、清建筑为主 , 占地面积达26000平方米 , 是河南省最为完整、最为壮阔的古建筑群体之一 。走近天宝宫 , 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巍峨壮观的山门 。作为明朝建筑遗存 , 山门是天宝宫的进出大门 , 为两层建筑 , 由于墙上有三个门洞 , 又称为三门 。而最惹人注意的 , 莫过于中间门洞中那斑驳厚重的木门 。据石固镇镇长介绍 , 天宝宫的大门无铆钉 , 全用穿桿固定 , 至今完好 , 无缝隙 , 所以当地民众有谚语说:“天宝宫的大门——无点儿(谐音钉)!”透过天宝宫的门洞 , 从外远远望去 , 内部楼阁殿宇 , 林木花草 , 别有情趣 。站在山门的楼阁之上 , 可以清晰地看到天宝宫的建筑布局 。各正殿坐北朝南 , 竖直形成中轴线 , 并且逐次扩大、逐次抬高 。据介绍 , 中轴线由南到北长达200米 , 从山门往里走 , 其上依次有拜亭、岳王殿、关圣殿、老君殿、玉皇殿、雷祖殿、真武殿 , 形成了现在天宝宫古建筑群的基本格局 。这些殿宇 , 高峻雄伟 , 雕樑画栋 , 金碧辉煌 , 十分壮观 。两厢还建有陪殿、斋舍、道房、浴塘、香厨等 , 远望红墙环绕 , 绿树遮天 , 甚为壮观 。如果说天宝宫内那气魄雄伟、布局严谨的古建筑展现了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风采 , 那幺其内的碑碣则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经历数百年的历史风云 , 天宝宫留存的历代碑刻尚有100余通 , 元、明、清、民国等时期的石碑50余通 。这些碑刻最大的高4米多、宽1米多、厚0.35米 , 最早的立于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 , 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如创建天宝宫的《创建碑》和八思巴字同汉字合刻的《八思巴字蒙古语圣旨碑》 , 更是碑中之宝 。碑林中还有明真广德大师王清贵的《道行碑》 , 有历代重修增建天宝宫的碑记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智超先生曾专程到天宝宫对这些碑刻进行考察 , 并在其撰写的《长葛天宝宫访碑记》一文中说:“这几通元碑可以补充真大道教史的若干空白 , 也可以印证教史中的若干问题 , 是研究金元宗教史的重要史料 。”在拜亭内的石柱上 , 镌刻着两幅发人深思的对联 , 一联为“善恶到头终有报 , 只争来早与来迟 。”另一联为:“使尽无限计谋为子为孙临死去只落得一双空手赴阴司始问子孙安在 , 用出多般巧诈图名图利到头来徒留下千载骂名来地府方知名利皆虚 。”前一联是劝导人们要去恶扬善 , 后一联是警告世人不要用诡计去掠取名利 。置身其间 , 不免让人顿生“思无邪”的意念 。白云千载空悠悠 , 天宝宫那精湛高超的古建筑群、厚重沧桑的碑林 , 以及那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 , 依然等着人们去更多地探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