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 玉泉镇


甘肃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 玉泉镇

文章插图
玉泉镇(甘肃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甘肃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 玉泉镇】玉泉镇东接北道区廿里舖乡,南与皂郊镇相连,西与太京镇接壤,北与中梁乡和北道区南河川毗邻 。华双公路及316国道线穿越全境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玉泉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甘肃天水市秦州区
地理位置:秦州区北郊
面积:37.5平方公里
火车站:天水站
车牌代码:甘·E
平均海拔:1300米
无霜期:185天
概况玉泉镇位于天水市郊 。东接麦积区花牛镇,南邻皂郊镇,西连太京镇,北与中梁乡和麦积区原南河川乡毗邻 。面积88.47平方千米,农村人口7568户31851人(2008年末) 。辖2个居委会、30个行政村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350米 。国道310线、316线过境 。名胜古蹟有玉泉观(玉泉仙洞系秦州八景之一)、香山寺、北慕台,“诸葛军垒”、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七里墩遗址 。沿革1949年设玉泉乡,1961年改为公社,1983年改乡 。1996年,面积37.5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辖瓦窑坡、枣园庄、周家山、红旗山、阎家河、上河、县家路、孙家坪、皇城、左家场、马兰、烟铺、玉泉、徐家山、盐池、王家磨、赵家嘴、吴家崖、陈家窑、刘家庄20个行政村 。1961年设环城公社,1983年改乡 。地处川区,东西狭长10千米 。1996年,面积140.2平方千米,人口0.7万人,辖东十里舖、七里墩、金家庄、东方红、伏羲路、阎新庄、西团、西十里舖8个行政村和南湖、双西2个居委会 。1958年建吕二沟公社,1983年改乡 。属半山半川丘陵地带 。1996年,面积54.6平方千米,人口1.1万人,辖王家坪、东团庄、石马坪、莲亭、天水郡、暖和湾、冰凌寺、多家湾、半坡寨、肖家沟、杨河、水家沟、李官湾、曹家崖14个行政村 。2003年?,3乡合併为玉泉镇 。镇以“玉泉观”而得名,镇政府驻市区吕二南路23号 。辖2个居委会、42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全镇总人口32036人(可能是2000年统计数据),农村总户数3009户,农村人口13184人 。地理玉泉镇东接北道区廿里舖乡,南与皂郊镇相连,西与太京镇接壤,北与中梁乡和北道区南河川毗邻 。华双公路及316国道线穿越全境 。玉泉镇以“玉泉观”而起名,镇政府设在区内吕二南路23号 。天水玉泉镇
甘肃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 玉泉镇

文章插图
天水玉泉镇自然地理地势呈西北高而东南低,年最高温度38℃,最低气温-19.2℃,年平均降雨量为500毫米左右 。经济状况全镇有耕地面积41317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经济作物种植苹果、西瓜、蔬菜等 。马兰村位于玉泉镇北山上,人多地少,全是山坡地,每年庄稼的收成颇少,村民们只有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2000年以来,玉泉镇政府对马兰等北山的6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的山坡地实施退耕还林后,种植了7000多亩从外地引进了28种樱桃树和苹果树 。并聘请市区乡镇副高职称以上的农业科技人员,每年在不同季节深入田间地头免费为村民们传授技术 。藉河川道有川地一千亩,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为秦城区蔬菜生产产区,蔬菜生产和乡镇企业是全乡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 。
甘肃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 玉泉镇

文章插图
秦州区樱桃种植基地全镇已形成了食用菌、蔬菜、果品、花卉、畜牧、劳务、乡企等七大产业,建立了以西十里、西团庄、闫新三村无公害蔬菜基地,总面积1200亩,有日光温室棚480座、普通大拱棚390座;以烟铺、马兰两村为中心的7000亩大樱桃示範基地;以闫河、孙家坪两村为中心的4500亩优质首红苹果示範基地;以冰凌寺、王家磨、孙家坪三村为主的食用菌示範基地,新建食用菌大棚71座,累计投资78.1万元,菌床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以暖和湾、东十里两村为主的新农村建设示範基地;以石马坪、瓦窑坡两村为主的奶牛养殖示範基地,现存栏590头;以东团庄、七里墩、冰凌寺三村为主的村级规範化管理基地;以暖和湾、冰凌寺、东十里三村为主的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示範基地等八大示範基地,已初具规模,成为新的经济成长点 。全镇乡镇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已建成暖和湾工业小区、天水郡工业小区、聚宝盆工业小区、七里墩工业小区、东十里工业小区 。同时,依託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农家乐”建设为突破口,以小康农宅建设为催化剂,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 。人口土地全镇辖30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和2个居委会,总人口32302人,其中农业人口31323人,居民979人 。耕地面积41281.8亩,退耕还林面积24918.3亩,其中经济林面积8914 .41亩 。有乡镇企业1890多家,年产值12.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77元 。有农村党总支3个,党支部50个,其中农村支部30个,有党员1065名,其中预备党员21名,入党积极分子320多名 。在职干部151人,其中公务员54名,事业干部97名 。在职干部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26人,大专96人,中专29人 。发展思路镇党委、政府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揽全局,坚持面向城市,服务城市,发展农村,富裕农民;坚持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特色化发展;坚持以城带乡,以富带贫,山川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按照“项目支撑,招商带动,乡企富镇,产业富民”的思路,围绕“两山园林化、农村城市化、乡企规模化、农业产业化”目标,走“发展抓项目、农业抓产业、乡企抓效益、村貌抓新建、惠民抓服务、落实抓队伍”的路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党建工作全镇党建工作推行“支部抓协会”机制,以创建学习型村镇为载体,深入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双培双带”工程和“以富带贫”工程,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