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李渔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 。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使肩负以仕途腾达为家庭光耀门户重任的李渔放弃了这一追求,毅然改走 “ 人间大隐 ” 之道 。康熙五年( 1666 )和康熙六年( 1667 )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调教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迴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 。1672 、 1673 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经常靠举贷度日 。1680 年,古稀之年的李渔于贫病交加中泯然于世 。着有《凰求凤》、《玉搔头》等戏剧,《肉蒲团》、《觉世名言十二楼》、《无声戏》、《连城壁》等小说,与《闲情偶寄》等书 。简析本文具体地说明芙蕖属于草本花及其“可人”的种种优点,从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两个方面阐述了它的种植之利甚大 。作者并对自己不能辟半亩方塘种植芙蕖而感到遗憾,抒发了他酷爱芙蕖的感情 。但他过分强调了芙蕖的观赏价值,甚至夸大它的种植之利在“五穀”之上 。这是悖逆实际和事理的,表现出一种脱离劳动人民的封建文人的情趣,与劳动者的感情是格格不入的 。文章主要说明“芙蕖之可人” 。作者围绕这一中心,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安排结构和线索 。它以“可人”二字为“意脉”,以芙蕖生长的时间(春、夏、秋,即花开之前、花开之时、花开之后)为“时脉”,以芙蕖生长的规律(叶、茎、花、蓬、藕)为“物脉”,将三脉理成三线,交织于文、中,缝合为一体,脉络清晰,条理井然,层次分明,结构谨严 。文章中段主要说明芙蕖的种种可人之处,是全篇的中心,重点 。而中段又以“可目”为“主脑”,“可鼻”、“可口”、“可用”为“陪宾”,详细得体,繁简得宜,不仅中心鲜明,而且重点突出 。用语生动形象,精炼俏丽,活泼新颖 。如“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有五穀之实而不有其名,一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这些偶句,遣词造句,十分优美,不落俗套,新鲜动人,不仅颇能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使之两两对照,相得益彰,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清雅流畅,富有韵味 。终章发抒感慨,也使文章生情增色不少 。特色在写法上,虽以说明为主,也用描写、抒情、议论 。文章如行云流水,清新自然,内中有作者感情的流动,可谓文情并茂,只有反覆朗读,方能体味本文语言风格,感受作者情感的节律 。本文对芙蕖生态的描写,说明它的“可目” 。如“荷钱出水”时的“点缀绿波”、“茎叶既生”时的“飘飖之态”、“袅娜之姿”,“菡萏成花”时的“娇姿欲滴”,“花之既谢”后的“亭亭独立”,“与翠叶并擎” 。这些词语形象生动,美感较足,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芙蕖的酷爱与推崇 。对芙蕖价值功用的议论,说明它的“种植之利” 。巧选虚词,衔接得体、语流通畅 。全文选用8个具有领起作用的虚词,其中“自”、“及”、“迨至”、“及”领起了芙蕖从初生到衰败的各个阶段,“便”“则又”、“此则”、“乃复”领起了各阶段芙蕖的可人 。从这些虚词中明显可以看到作者感情起伏,“自”、“及”、“迨至”、“及”句的感情处于低潮,“便”、“则又”、“此则”、“乃复”句的感情处在高潮 。这些虚词起了衔接的作用,使描述头绪更加清晰,语流更通畅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突出了芙蕖生长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1)顶针,如“蒂下生蓬,蓬中结实”就突出了蓬与实的关係,其语句也联繫紧密,气势通畅 。“日高日上,日上日妍”一天天地高起来,一天天地向上,一天天地向上,一天天地长得姿态美丽 。(2)拟人,如“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赋予芙蕖以的感情,读来亲切可爱 。(3)对偶,如:“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有风的时候已能做出飘蕩的姿态,无风的时候也能呈现出袅娜的姿态 。“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在荷叶的清香气味中避暑,则暑气因它而退,在荷花少有的香味中纳凉,则凉气随之而生 。语言形式整齐,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 。(4)反问,如“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加强了语气 。(5)比较,如第 2 段开头,先以“群葩”作比较,如“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 。芙蕖则不然:……”以群葩花期短暂,来反衬出芙蕖“可目”的时间很长 。以“群葩”衬托芙蕖,使其优点更加突出、鲜明 。第6段以“五穀”“百花”作比较,也有助于突出主题 。(6)引用,如,暗引《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7)通感,如,第 3 段由嗅觉升华到整个感官的感受“享受”等 。在句式上,则骈散结合;奇偶交替,使文章节奏明快、音调和谐 。这一语言特色,使它既和一般的说明文有别,也和一般的古文有别 。在语言上,从“可人”、“可心”、“可口”等传统用法中,仿造出“可目”、“可鼻”等词语,整齐、清晰地举出荷花的多种功能 。另外,文中用了一些民间口语,既感新鲜,用语清楚,新鲜,句式整齐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芙蕖有稚嫩无暇的美,有成年娇姿的美,还有老残而犹有风韵之美,美不胜收,各尽情致 。这些美感都是通过作者流畅而自然,平朴而清新的语言透射出来 。我们从作者对芙蕖的描述中,看到了作者对芙蕖由衷的喜爱以至于为自己不能善待芙蕖而深感歉意 。文章整体的感情流动波澜起伏,并逐渐达到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