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转折点


中国经济的转折点

文章插图
中国经济的转折点【中国经济的转折点】南亮进等编的《中国经济的转折点(与东亚的比较)》汇集了日本着名经济学家南亮进及多位中日韩着名经济学家在该问题研究方面的重要论文,通过更具说服力的经济模型和分析方法的使用,对日本、韩国及印度尼西亚“刘易斯转折点”的大量数据进行了缜密详致的研究分析 。《中国经济的转折点(与东亚的比较)》提出的理论观点及研究方法和论证过程非常有助于中国转折点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同时,这些研究成果对于面临“刘易斯转折点”的中国经济,对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及巨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对于中国如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经济体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
基本介绍书名:中国经济的转折点
作者:南亮进 牧野文夫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品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外文名:China's economic turning point a comparison with East Asia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数:253页
开本:16
基本介绍内容简介我们的研究小组长期以来一直立足于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经济,受到上述争论的启发与触动,我们于2009年成立了“中国劳动市场研究会” 。我们致力于不仅仅对中国是否超越了转换点进行验证,也试图从更广泛的角度来对劳动市场的结构变化加以研究 。另外,考虑到通过与东亚其他各国(地区)的历史经验加以比较会更加有益,我们也将中国以外的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纳入了研究範围 。为了将这些研究成果公之于世,我们于2010年及2011年由东洋大学亚洲文化研究所主办,以“东亚的刘易斯转折点”为主题先后召开了两次国际研讨会 。南亮进等编的《中国经济的转折点(与东亚的比较)》收录的就是大会提交的大部分论文 。作者简介南亮进 东洋大学客座研究员,一桥大学名誉教授 牧野文夫 法政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郝仁平 东洋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图书目录第一编 东亚主要国家的经验:刘易斯转折点 第一章 日本的转折点:劳动力市场的根本性变化及其含义 引言 一 分析转折点的方法 二 实际工资和工资差距 三 农业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係 四 结论及其含义 第二章 韩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变化和转折点 引言 一 劳动力吸纳能力与农业劳动力的流出 二 製造业的实际工资和劳动力供给弹性 三 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 四 收入分配 五 结语 第三章 印度尼西亚农业的剩余劳动力与贫困家庭的分布 引言 一 农业工资率的变化 二 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工资率 三 农村经济的变化 四 结论和今后的分析课题 第四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刘易斯转折点 引言 一 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情况 二 农业生产函式和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计 三 农业劳动力的流出和乡镇企业的雇用吸收力 四 结论和今后的课题 统计附录 分企业所有制类型的工业劳动分配率的估计 第二编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变化:主要原因与影响 第五章 人口转变与就业变化 引言 一 人口转变和刘易斯转折点 二 人口转变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三 劳动密集型产业何去何从 四 在内陆地区延续人口红利 五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人口转移的变迁与劳动市场的结构变化:利用 年人口普查资料进行的分析 引言 一 人口普查资料中呈现出的人口转移的特徵 二 四川省与广东省的人口普查资料中的转移人口之比较 三 总结与结论 第七章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文献展望 引言 一 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劳动力流动的背景 二 文献展望 三 利用托达罗模型的理论分析 四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八章 流动人口的住宅问题:以上海市为例 引言 一 流动人口及其居住状况 二 上海市流动人口的居住情况 三 户籍居民与流动人口的居住情况:以上海市为例 四 居住形态与居住面积的决定因素 五 结语 第九章 土地流转与农业经营的变化:以浙江省奉化市为例 引言 一 耕地面积的变化与农地流转 二 农地的制度性框架和农地流转 三 土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市场的理论模式 四 浙江省奉化市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和土地流转 五 结论 第十章 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 引言 一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城乡收入统计中的问题 二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偏差 三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再测算 四 结语 第十一章 外资企业在创造就业方面的作用 引言 一 外资企业的地位 二 文献回顾和作业假说 三 外资企业所产生的就业效果的测算 四 结论和今后的课题 第三编 总结与概括 第十二章 通过与东亚经济的比较分析来看中国的转折点 引言 一 转折点的国际比较 二 东亚国家(地区)与中国的转折点 三 越过转折点前后经济和社会发生的变化 四 结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