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手级应用,彩信PUSH是什么东西呀( 四 )


Nextel公司也因其高ARPU值和低用户流失率一直引人注目,而业界普遍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基于Push-To-Talk业务的成功应用,这在企业市场中尤其如此 。爱立信(中国)公司CDMA产品部总监Jonathan Kahn说,“Nextel的90%以上的新用户都是冲着Push-To-Talk而来的 。”
图1 使用Nextel公司Direct Connect业务的手机
但是,由于Nextel网络的特殊性,虽然美国各大移动运营商纷纷觊觎其Push-To-Talk业务,然而在2.5G乃至3G蜂窝通信网络上推出Push-To-Talk功能无论对于设备提供商还是运营商都是一个完全的新课题 。一些有远见的设备提供商自20世纪末以来一直在探索Push-To-Talk应用于2.5G和3G蜂窝移动网络的可能性,并且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
Jonathan Kahn指出,Nextel公司的Push-To-Talk服务在部分市场获得很大的成功,但到目前为止,接受这一服务的主要是“蓝领”和“小型企业”的消费层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一服务只在提供该服务的运营商的网络上才能实现,这样就失去了那些主流网络,如CDMA和GSM上的用户 。而且,即使就在Nextel自己的网络上,这一服务的提供也受到地域的限制,这就给需要出差的人造成了很大不便,因此这一服务存在巨大的空间可以提高完善 。比如说,如果该服务能够实现跨网络与技术进行交流,一定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层 。“除了原有的集群通话业务的消费层,我们相信Push-To-Talk也能吸引那些职业经理人、青少年和家庭消费者 。”Jonathan Kahn说 。
在移动市场逐步饱和与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美国各大移动运营商也开始关注Push-To-Talk技术并积极投身试验,如Sprint PCS公司目前正在进行CDMA 1x网络上Push-To-Talk业务的试验,Verizon Wireless公司计划在2003年第三季度启动Push-To-Talk试验,美国AT&T Wireless也已经宣布将在2003年第4季度进行GPRS网络上该业务的试验,“但为了竞争,各公司都避而不谈其详细部署计划,一切似乎都在秘密进行之中 。” Williams 资本集团分析师Rashad Barajakly如是说 。
对于Push-To-Talk,中国的移动运营商也表示了一定的兴趣,在采访人员采访中,中国移动北京分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对Push-To-Talk业务十分赞赏,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的一位人士也对该业务的发展非常关注 。
下一个杀手级应用?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Sonim公司即是致力于Push-To-Talk的先锋,它推出的基于IP的端到端即时通信方案以在2.5G网络上实时传递话音和文本等消息而引人注目 。在其推出的应用方案中,Push-To-Talk业务可以使用户仅按手机上的一个预定键即可与多人轻松交谈,Direct Message Service业务可以使用户进行语音录音后轻松一键实现群发语音消息,而传统即时通信软件(如QQ、ICQ和Yahoo Message)所具有的好友列表、状态呈现和私人聊天等功能更增添了Push-To-Talk的吸引力 。
图2 Sonim公司的Push-To-Talk方案
“我们推出的Push-To-Talk很大程度上有别于集群通信的Push-To-Talk,它是一种全数字传输的VoIP技术,其完全基于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发起协议)和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多媒体子系统)的设计,很好的保证了互通性、可量测性和向未来3G的平滑过渡 。”Sonim公司市场部经理Delphine Gan说 。
同时,Sonim公司从一开始就注重Push-To-Talk的开放性和标准性,在其产品方案中,用于运营商一侧的Instant Communications Server通过使用标准Gi接口连接网络的核心GGSN节点,用于终端一侧的客户端通过无线网络、固定IP线路或802.11等网络的分组域进入服务器,从而有效保证了方案的开放性和标准性 。
在推广Push-To-Talk方面,Sonim公司也煞费苦心,通过与业界领先的TI、Infineon和Intel等无线芯片供应商及Symbian、Microsoft等主要的手机OS提供商成为合作伙伴,有力的奠定了手机等无线通信终端对Push-To-Talk功能的支持,世界第三大手机制造商韩国三星公司已经宣布将Push-To-Talk技术集成到其下一代手机中,索尼爱立信新近推出的P800手机也设置了专门的Push-To-Talk按键 。2003年3月,Sonim宣布与爱立信公司签署OEM协议,爱立信将Sonim的Push-To-Talk技术集成到其名为Instant Talk的方案之中,更是有力促进了Push-To-Talk的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