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意见

六安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意见2007年4月24日,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以六政办〔2007〕40号印发《六安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意见》 。该《意见》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4部分 。
【六安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意见】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推进体制创新;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基础建设 。
基本介绍中文名:六安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意见
印发机关: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号:六政办〔2007〕40号
印发时间:2007年4月24日
通知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意见的通知六政办〔2007〕4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六安开发区、叶集试验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六安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意见》已经2007年4月2日市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七年四月二十四日意见六安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意见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最佳化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皖政〔2006〕6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和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坚持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把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与社区发展相结合,与社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路 。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整体规划,积极推进 。二、工作目标到2010年,六安城区和有条件的县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居民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六安城区以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为依託,原则上每个街道办事处设定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社区设定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共规划设定8-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40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其中,政府举办的二级及其以上医院至少要举办1所达到示範标準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随着城市面积扩大、人口数量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定可进行适当充实和调整 。三、主要任务(一)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种形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由政府举办 。要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对城区街道卫生所、厂矿职工医院(卫生室)、个体诊所和其它医疗机构进行兼併、重组,通过引导使其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鼓励城区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举办1—2所达到示範标準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则上要设定在所辖社区的中心位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及其与医疗机构之间的距离原则上不小于500米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的社区不再设定社区卫生服务站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明确服务对象和功能,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项目,但不能偏离发展方向,不能办成医院 。(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推进体制创新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根据事业单位改革的原则,实行全员聘用制 。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实行自主管理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的分工协作关係 。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计画生育机构等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有业务指导、人才培训、技术支持的责任,要将计画免疫、妇幼保健、计画生育技术指导、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恢复期病人康复等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 。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 。积极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逐步实现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从2007年起,每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选择2家城区医疗机构,共同建立规範完善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所辖社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等,也可实行一体化管理 。积极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辖区内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人、财、物等统一管理 。(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基础建设 。採取多种形式积极鼓励二级及其二级以上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计画生育服务机构的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到社区服务 。建立健全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等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管理制度 。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等政策,稳定社区卫生服务队伍 。大力推广适宜技术,积极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中医药和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预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培训 。四、保障措施(一)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列入政府重要工作 。县区政府是责任主体,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地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画,落实和完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协调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要逐步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从2007年起,各地要按照城市人口基数,参考长期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和流动人口数量,安排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 。六安城区以区级投入经费为主,区级经费主要用于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基础建设,市级经费主要用于人员培训、考核奖励及补助等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和灾害防疫等工作所需补助经费,由区级财政部门会同卫生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核定 。(三)明确职责,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社区卫生服务主管部门的职责 。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及设定方案,建立1-2个社区卫生人才培训基地,并对社区卫生工作开展监督指导;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规划和设定方案要求,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人员的準入、登记注册和日常管理,机构和人员要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和备案 。建设(规划)部门要会同卫生等部门在2007年底前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布点规划,并将已规划布点的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在城市新建和改建居民区中,要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新建住宅小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要作为土地出让条件时进行明确 。发展改革部门要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物价部门要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价格政策,制订、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价格,并加强监管 。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在政府规定收费项目外,允许根据居民需求开展与社区卫生服务有关的延伸性服务或个性化服务,其价格由医患双方协商确定 。民政部门要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到社区建设规划,把社区卫生用房与社区用房统筹考虑,积极协助相关部门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用房,配合卫生部门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制定针对城市低保人员和特困人员的医疗救助相关政策和措施 。人事部门要按照有关政策,支持和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制订和落实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和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 。机构编制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落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并严格管理 。财政部门要制订和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及财务收支管理办法,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劳动保障部门要把符合準入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城镇职工医保定点机构,将符合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以及家庭病床等具有社区卫生服务特色的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範围,通过降低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自付比例等措施,引导参保人员利用社区卫生服务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 。人口和计画生育部门要加强社区计画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 。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和机构,要积极支持、帮助辖区的社区卫生工作,协助做好社会宣传、居民发动、活动组织等工作 。有条件的要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偿或平价提供业务用房,或减免房租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评价考核体系 。依法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準入,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範围和内容,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有统一规範的名称、标识等,其他任何医疗卫生机构不得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名称 。建立健全社区卫生监管制度和医疗费用、质量、方便程度等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督查和考核 。政府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投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项目、内容、价格和提供的服务数量、质量、效果等要定期张榜公布,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民主监督作用,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开展满意度调查,将民众是否受益、是否满意作为考核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