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王毓瑚文集先生多年辛勤研究的成果,除已刊的论着,在先生仙逝后25年,方始由其哲嗣彙编为《王毓瑚论文集》(以下简称《文集》),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印发 。文集共收论文44篇,上篇侧重农史,下篇是有关经济史等的论着 。文集的出版有益后学并可昭彰先生的学术业绩,自不待论 。而有关先生治学为人的一些特点,如认真研读这些论文,也能从中窥察出有助于理解其根由之处 。如先生青壮年去西方留学多年,学成后归国却以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及农业问题为研究重点,这似近乎学非所用,而又略今详古,偏离通常认为热点难点的现实问题 。文集所收论文近半数是先生未刊之作,与同代学人相比,以先生的苦学博识,其成果不仅使人有偏少之感,而又何以大多宁愿深藏,经推敲再三,方始分寄师友及后辈,徵求意见而不轻率发表 。力求其尽善而后已,在学术上对自己的这种严格要求充分体现了其严谨有加、务实求真的学风 。他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孙女,二个孙子,一个外孙,妻子是李含芳 。1907年4月16日 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西田果庄 。1915—1925年 从河北高阳到北京,读国小、中学 。1925—1929年 赴德国留学,入波茨坦中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经济系 。1929—1933年 转去法国,入巴黎大学经济系,获经济、统计、新闻三种大学毕业合格证书 。1934—1935年 河北省立法商学院经济系讲师 。1935—1937年 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现为西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讲师 。1939—1944年 任国立编译馆编审 。1944—1946年 国立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 。1946—1949年 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经系教授 。1949—1980年 北京农业大学农经系教授 。1952—1980年 兼任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馆长 。1980年11月27日 病逝于北京 。主要论着1 [德]桑巴特(Sombart,W.)着,王毓瑚译.经济学解.商务印书馆.1936年万有文库二集101种,1937年5月.2 [德]斯潘(Spann,O.)着,王毓瑚译.经济之四种基本形态.上海:商务书馆,1935.3 王毓瑚.秦汉帝国之经济及交通地理.载《文史杂誌》2卷9期,1943年10月.4 王毓瑚.唐代岭南产银与货币经济发展之关係,载《文史杂誌》6卷3期.5 王毓瑚.管子传.胜利出版社,1945年. 6 王毓瑚.慕容燕及拓跋魏时期之军封.东南日报,1948年8月18日.7 王毓瑚.关于整理祖国农业学术遗产问题的初步意见.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55(1).8 王毓瑚辑.区种十种.北京:财经出版社,1955.9 王毓瑚.关于农桑辑要.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56,2(2).10 王毓瑚.中国古代农业科学的成就.北京:科普出版社,1957.11 王毓瑚校点.农圃便览.北京:中华书局,1957.12 王毓瑚辑.秦晋农言.北京:中华书局,1957.13 王毓瑚.中国畜牧史资料.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14 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北京:中华书局,1957.农业出版社,1964年修订出版.15 王毓瑚,杨直民.学习夏纬瑛先生《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校释》笔记.农业遗传研究集刊(3).北京:农业出版社,1959.167—175.16 王毓瑚校注.梭山农谱.北京:农业出版社,1960.17 王毓瑚校注.农桑衣食撮要.北京:农业出版社,1962.18 王毓瑚校点.郡县农政.北京:农业出版社,1962.19 王毓瑚.一部新发现的古农书——《四时篡要》的几个问题.上海:文汇报,1962.73.20 王毓瑚.关于中国农书,图书馆,1963(1).21 王毓瑚.我国历史上的土地利用及经验教训.中国农业科学,1986(1),90—96.22 王毓瑚.近代后套开垦讨论.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0(3),31—44.23 王毓瑚.先秦农家言四篇别释.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24 王毓瑚.从《史记·货殖列传》来推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抖擞,香港:1981(3),60—65.25 王毓瑚.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水”和历代农田水利问题.中国农史,北京:1981(1),42—52.26 王毓瑚校注.王祯农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11).27 王毓瑚.我国自古以来的重要农作物.农业考古,1981(1),(2),1982(1).28 傅筑夫.王毓瑚.中国经济史资料·秦汉三国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6).29 王毓瑚.我国历史上农耕区向北面的扩展.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2(1).30 王毓瑚.读《史记·货殖列传》杂识.人文杂誌丛刊,1985(4).31 王毓瑚.历代畜牧兽医着述简目.中国畜牧史料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