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阳陵( 二 )


首阳陵

文章插图
魏文帝曹丕曹丕提倡薄葬,反对厚葬,是合乎社会发展要求的,因而深得后人称道 。魏嘉平三年(251),曹魏名将司马懿死于京师洛阳 。他生前就效法曹丕预作《终制》的办法立下了遗嘱,死后在首阳山土葬,不坟不树,不设明器,妻妾后终者不得合葬 。唐朝初年太上皇李渊病死,太宗李世民打算厚葬,大臣虞世南上书劝阻,陈述薄葬的例子说:“魏文帝此制,可谓达于事矣!”“薄葬达德”,“厚葬致祸” 。1700多年的历史 证明,勿论贵贱,薄葬简殡是最聪明的办法 。曹丕实行简殡薄葬的目的,在于防止后人盗他坟墓,不能等同于当今的丧葬改革 。但是,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的简殡薄葬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古代封建帝王尚能如此 。如果以权势或钱势不实行火葬,占用耕地封墓树坟,争占子孙们的良田沃土,或以贵重衣饰随尸体一火燎之,岂不愚矣蠢哉!首阳陵魏文帝曹丕时,开始在洛阳建陵 。曹丕的陵称为首阳陵,位于首阳山东,于黄初三年的冬天十月开始修建 。曹丕是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 。226年,五月丙辰(十六日)曹丕病危,立平原王曹睿为太子,召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并受遗诏辅佐嗣主 。丁巳(十七日)崩于洛阳嘉福殿,时年四十 。曹睿继位 。六月戊寅(九日),葬首阳陵 。营寿陵诏魏文帝《终制》《礼》:“国君即位为椑 。”存不忘亡也 。昔尧葬谷林,通树之,禹葬会稽,农不易亩,故葬于山林,则合乎山林 。封树之制,非上古也,吾无取焉 。寿陵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 。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 。骨无痛痒之知,冢非栖神之宅,礼不墓祭,欲存亡之不黩也,为棺椁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已 。故吾营此丘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 。无施苇炭,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合古涂车、刍灵之义 。棺但漆际会三过,饭含无以珠玉,无施珠襦玉匣,诸愚俗所为也 。季孙以玙璠敛,孔子历级而救之,譬之暴骸中原 。宋公厚葬,君子谓华元、乐莒不臣,以为弃君于恶 。汉文帝之不发,霸陵无求也;光武之掘,原陵封树也 。霸陵之完,功在释之;原陵之掘,罪在明帝 。是释之忠以利君,明帝爱以害亲也 。忠臣孝子,宜思仲尼、丘明、释之之言,鑒华元、乐莒、明帝之戒,存于所以安君定亲,使魂灵万载无危,斯则贤圣之忠孝矣!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 。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 。‘桑、霍为我戒’,不亦明乎?其皇后及贵人以下,不随王之国者,有终没皆葬涧西,前又以表其处矣 。盖舜葬苍梧,二妃不从,延陵葬子,远在嬴、博,魂而有灵,无不之也,一涧之间,不足为远 。若违今诏,妄有所变改造施,吾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 。臣子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将不福汝 。其以此诏藏之宗庙,副在尚书、秘书、三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