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华夏文明?带您走进最真实的冉闵( 七 )


翻遍史书,都没有对冉闵李农进行过任何解释,冉魏政权只有三年不到,甚至不被列入“十六国”之一,因此也没有史*记录,后人只能凭猜想 。冉闵建国后封李农为“齐王,太宰”,可以说几乎算得上是冉魏政权的“副帝”了,但中国人自古便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政治劣根性,因此资历老、人脉广,又有乞活*做后盾的李农自然成为冉闵需要解决的内部问题,而李农说不定又何尝没有过取冉闵而代之的想法?史书记载,连带被的除了李农和他三个儿子外,还有一些如“侍中”这样的内廷*员,可以想象,要么是李农发动宫廷政变要冉闵,要么就是冉闵栽赃陷害戮李农 。不管怎样,李农的*对冉闵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汉族势力尤其是乞活*对冉魏政权的支持大打折扣 。而失去支持的冉闵,竟然又转而拉拢胡人势力 。
公元350年年底,也就是在李农*后不久,冉闵亲率步骑十万进攻盘踞在襄国的石祗,出征前,他给儿子冉胤的*职竟然是颇具胡人特色的“大单于”,而冉胤带领的士兵竟然也是由胡人组成,尽管有*员提出异议,但冉闵仍固执己见,可见冉闵是在通过这样的举措,向世人表明自己放弃“胡”的政治立场,以降低胡人的抵触情绪,减少敌对势力 。但事实证明,冉闵的想法过于天真,此战,冉闵四面受敌,不幸战败,儿子冉胤竟然也被自己的胡人士兵千刀万剐 。
由此可见,无论是胡拉拢汉人,还是李农拉拢胡人,冉闵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作为一个从小就被“胡化”的汉人,冉闵不存在对胡人的民族仇恨,因此《胡令》的颁布,恐怕不是出于什么“民族复仇,恢复华夏”,而仅仅只是冉闵稚嫩的政治伎俩罢了 。
六、英雄的悲壮落幕
和李农的内耗使冉闵失去了最后也是惟一盟友,损失不小,但对于冉闵而言,这种损失很快被接连不断的胜利所淡化 。第二年,冉闵再次率*攻克襄国,后赵羯胡的最后一点骨*也灰飞湮灭,但攻克襄国之后,冉闵却再次做出惊人之举——“游食”!所谓游食是委婉一点的说法,其实就是带着*队四处抢掠百姓的物资,其所作所为其实和当年的石勒、刘渊也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但对于冉闵来说,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石虎*后,后赵就内乱不止,农业经济几乎再次回到西晋末年的状态 。冉闵掌权后,为了拉拢豪强,也是大开府库听任取用,结果政府没有收入,却又还要应付四方征战,因此石勒辛苦积攒、石虎疯狂收刮来的钱粮很快消耗一空,冉闵只能采取以“游食”的办法来解决*队后勤的问题 。但这其实也表明,冉闵已经开始不可逆转的走向强弩之末,而更悲哀的是,连续的胜利使冉闵本人陷入到一种“舍我其谁”的刚愎自用状态,全然没有注意到危险已经降临 。
公元352年,燕王慕容俊派慕容恪、慕容霸(即名将慕容垂)等人深入中原,这次他们的目的不是袭扰边境、掠夺财富,而是彻底的跨越长城,、入主中原 。在国力匮乏的情况下,面对鲜卑*大*压境,感觉自己天下无敌的冉闵拒绝了属下,避实就虚的战略,决定和燕*决战 。应该说,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冉闵身上表现出的绝对是一种刚武雄浑的男儿*性,但就算冉闵是楚霸王转世,但终究也是肉身凡胎,终于被燕*所擒 。
于是,冉闵一生最后一个精彩桥段上演了,在燕王慕容俊和他的对话中,慕容俊其实瞧不起这个石家的养子,高声斥责道:“汝奴仆下才,何得妄自称帝?”冉闵不愧为一代英豪,虽然被捆成个粽子,但仍然冲天之豪气,声如铜钟:“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 。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可做帝王?”慕容俊大怒,斩冉闵,这年冉闵三十岁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