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华夏文明?带您走进最真实的冉闵( 三 )


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昏君不少,但暴君其实并不多,其中很大原因在于中国强大的士大夫*僚体制对皇权的制约,但石虎却就是出名的暴君之一 。公元337年,石虎称帝,迁都到自己的大本营邺城,其实也就是彻底否定了石勒辛苦建立起来的“胡汉合作”的政治体制,在抛弃了汉族*僚体制稳定管理的情况下,为了维护统治,石虎实行是残暴戮的恐怖政策,同时以不断发动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石虎和他几个亲生儿子的所作所为,历史上都有记载,最后的结果是,石虎本人和他的几个亲生儿子也被这种“残暴戮”的政策所吞噬,后赵王朝事实上也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只是在看什么人来给它最后一刀 。
讽刺的是,石虎在他人生最得意的时候曾经向人夸耀,西晋灭亡在于汉人嫡亲宗法上的厚此薄彼,司马家的人不相亲相爱,因此石虎几乎给他三个儿子一样的政治、经济待遇,以为这样的“公平”加上自己“恐怖”的高压政策就能保证后赵帝国的长治久安 。但他三个亲生儿子最后自相残的结局,却给了石虎一个大大的嘴巴子,也给了石闵一个机会,倘若不是石家皇族自相残,石闵可能会和他父亲一样,最终*于某场战斗中,而在中国历史上籍籍无名 。
三、冉家有子初长成
终于要说到我们的主人公冉闵(这时侯还叫石闵)了,但说了那么多题外话,我无非想说明,冉闵之所以成为在后人看来集“大英雄”和“大魔头”一身的矛盾体,其所作所为必然跟他所处的环境和他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
那些拔高冉闵的文章说,冉闵年幼时,长期受父亲石瞻“国仇家恨”的教育,还在石瞻与其他受招安的乞活*将领叔伯的抚今追昔中,立下了“汉胡不两立”的誓言,仿佛在羯族政权的白色恐怖中,保留了一颗火红的汉族革命种子,整个就是一个五胡十六国版的《红灯记》 。
事实上,石瞻*时,石闵才6岁,说这个时候石闵就有了“打到羯族”的革命观念实在让人觉得牵强 。历史上,石闵第一次亮相是在公元337年,这一年,石虎发兵三十万攻打段辽(北方鲜卑族部落),年仅15岁的冉闵也在其中,讨伐段辽取胜后,石虎又想顺便率领大*平灭慕容鲜卑 。石虎率大*进攻棘城,结果被慕容皝的儿子慕容恪在城门拖树枝扬尘的两千骑兵吓得肝胆俱裂,弃甲而逃,跑回襄国 。各路后赵兵马均有损失,共计被三万多,唯独石闵一*边打边撤,有条不紊,无一人损失,从此“名扬中外” 。
石闵率领的*队有多少,距离石虎的中*有多远,这些历史上都没有记载 。但我猜想,石虎此时对15岁的石闵是心里有数的,因此才会让他初征,但石闵的能力有多强,石虎并不清楚,因此,石闵很可能率领的是一支偏师参加了这次战役,战斗中,石虎率领的后赵*和慕容俊、慕容恪兄弟率领的鲜卑*才是双方的主力,因此石虎溃败后,兵力处于劣势的鲜卑*肯定是派主力部队追击石虎,而不会去顾及才初次上阵的小青年石闵,因此石闵才能边打边撤,甚至可能没有遇到多少追兵,全身而退 。即便如此,这并不影响石闵在石虎及后赵高层中的印象:15岁的半大孩子,在总司令已经败退的情况下,能保持冷静的头脑,临危不乱,有条不紊的组织部署自己的兵力后撤,这足以证明石闵实在是天生将种,所以才会因为这样一场撤退而“名扬中外”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一个人的能力除了天赋更多的是需要后天的培养,因此石闵有如此“闪亮”的登场,也与石虎在石瞻*后,把他收在身边后悉心教导分不开 。
但从此以后,鲜卑慕容与羯族后赵算是彻底决裂,并成为强敌 。而石闵却活跃在荆扬地区对东晋的作战中,并且一路大胜,东晋兵一万多人,胡亭一役,更是掠七万户晋民凯旋 。这成为日后“贬冉”派攻击“崇冉”派的一大口实,因为 “崇冉”派顶礼膜拜的 “大英雄”此时却正在干着类似“汉*”的勾当,于是,“崇冉”只好辩解说冉闵这么做是为了“继续潜伏”而“不得已为之” 。可我觉得,也许攻城略地是石虎交给石闵的任务,他不得不完成,但把七万本是自己同胞的东晋百姓作为战利品掠入赵境做奴隶,可不就是“汉*”勾当吗?说明此时冉闵对自己的民族认同感并不强,在他看来做好石家人,为后赵帝国“抛头颅,洒热*”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 。